2020-03-13・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13・旺報-綜合報導
胡錫進:轉載藝術 給不滿情緒留出口

過去兩天,大陸各網路討論板、社群平台瘋狂轉載一篇名為《發哨子的人》,因內容揭露「吹哨人」李文亮所在醫院的防疫內情而遭到刪文,但網友以各種方式開始轉載該文,甚至出現摩斯密碼版本。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認為,這種特別的發聲方式不是什麼大事,體制應該要給社會不滿的情緒留出口。

胡錫進3月11日在微博發文對《發哨子的人》文章被刪表達看法。他認為「發哨人」一文被刪,反而以各種形式被轉載很正常,僅是一種為表達不滿情緒的「網路行為藝術」。

胡錫進表示,這樣的情緒積累已久,總是都要透過一些契機和方式釋放出來。現在是社交媒體時代,形成這種(資訊的)瞬間的集中釋放是比較容易出現的,因為幾乎沒什麼成本。他稱,不滿的情緒不應都處在剛性的管理之下,抒發反而有益整體社會和諧。

胡錫進微博發文。(取自胡錫進微博)
胡錫進微博發文。(取自胡錫進微博)

目前世界各地有不少國家也都遭新冠疫情肆虐,胡錫進認為,大陸疫情在當局出手管控後很快就翻轉了局面,但有不少西方國家紛紛中招,從這點看來,除了「哨子」的問題,人類社會共通的弱點也被人們看到,大陸做得好的地方也同樣被關注,輿論環境已經有所不同。

胡錫進提到,大陸對於輿論受到政治影響的程度遠高於歐美國家,在歐美國家什麼都能說,但時常也「說什麼都沒用」,在西方不是政策被擱置,就是透過議會多數決強行通過。例如在大陸網路上,日前意見一面倒的文章、留言,就讓《外國人永居法草案》就又必須進行修改了。

胡錫進解釋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大陸網路上的集中意見,最後通常都會被體現出來,即便文章被刪除,有些對於政策性的影響與反思也仍然根深蒂固。

胡錫進呼籲,外界應對這樣的「溝通」模式給予更多包容,這些現象對於官民溝通與社會的理解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不應該把某些事情看得太重。(記者/蔡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