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旺報-綜合報導

2020-06-12・旺報-綜合報導
扶台青一把 專家籲精準惠台

應落實措施 別讓台生自生自滅

自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大陸不斷推出「惠台」政策,盼促進兩岸交流。不過據統計,近年來赴陸就讀的台生比例減少,台青對大陸的認同感亦呈下滑趨勢。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指出,大陸推出的對台政策,部分口惠而實不至,有台生赴陸後難以適應,建議要聚焦在特定幾間學校,做到精準對接,不能把台生招進去後,就任其自生自滅。

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台生赴陸攻讀總人數逐年下滑,2016年有12677人、2017年減為11766人,而2018年人數下滑至11185人。

建立機制協助輔導

至於台生赴陸減少原因,何溢誠表示,除了目前兩岸氛圍冷凍外,大陸推出的對台政策也有問題,部分口惠而實不至,中央所頒布的政策,台辦本身也不是職能跟職權部門,所以中央所頒發的政策很難上行下效,造成中間有隔閡斷裂。譬如說,惠台政策有鼓勵台灣參新基建,但是真的要去投標,是拚不過大陸的國企。
何溢誠建議,大陸可以從具體地方做起,因惠台政策要放諸四海皆準有困難,因此要先聚焦,譬如說設定一個地區,或者是幾所學校,像是台青比較密集的北京上海,成立相關機制協助輔導其課業等,因為兩岸的分科分系其實不一樣,台灣文法商是文組,但大陸的商業經融卻放在理組。

▲台生(左)至廈門銀行漳州分行進行實習。 (中新社資料照片)
▲台生(左)至廈門銀行漳州分行進行實習。
(中新社資料照片)

政策多卻沒亮點

「台生赴陸攻讀後,很多科目會被當,大陸不能把台生招進去,就放牛吃草。」何溢誠指出,大陸必須建立輔導機制,包括在學習、生活與課程上,希望可以做到精準對接,大陸不能把口子開得這麼大,門檻放得這麼低,結果進來之後,卻任其自身自滅。
何溢誠表示,惠台政策雖然琳琅滿目,但實際上沒有亮點,一定要有示範工程、樣板人物或標竿企業,讓大家知道有台人因為惠台政策而成功,這樣才會有吸引力,不然大家總是覺得就是相關政策只是紙上畫畫,看得到也拿不到。

▲在滬台青租賃住房,為台青安居樂業提供便利與保障。(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滬台青租賃住房,為台青安居樂業提供便利與保障。(中新社資料照片)

招手台菁英 減少對接問題

大陸就業競爭激烈,許多台青赴陸工作後,難以適應充滿挫敗感。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董百勝表示,大陸對台青政策可以從「優秀青年」著手,因他們在某些領域特別突出,到大陸後適才適用,對接上不會有大問題,而確實很多台青赴陸,是希望生活上有改變,但去了以後才發現大陸競爭激烈,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實對兩岸情感上也是一種傷害。
針對陸難以有效落實「惠台政策」,董百勝表示,他從2009年開始研究如何在大陸註冊公司,其實當時大陸對台政策,基本上是沒有的,台人要在陸開公司、找學校都非常困難,不過這個情況在2013年後改善很多。同樣的,目前大陸落實台青政策確實有問題,很多台青會因此遇到瓶頸,但大陸那麼廣,所有東西要100%落實是需要時間。為減少台生赴陸挫敗感,董百勝表示,大陸政策可以從「台灣優秀青年」著手,因為確實有很多赴陸台青,還沒有目標就想去大陸發展,但去了以後才發現大陸競爭比台灣激烈,最終失望挫敗的返台,其實這對兩岸情感也是一種傷害。而優秀的青年有一些特殊性,可能某個領域特別突出,到大陸後適才適用,那對接上就不會有大問題。
董百勝表示,台青要瞭解大陸,對岸都歡迎,但以對台政策來說,還是要針對「優秀人才」,因為畢竟大學剛畢業者,正需要一個摸索階段,與其浪費時間在大陸摸索,還不如先留在台灣工作5年,等想清楚了再到大陸發展,反而更好。
至於如何增加台生留陸意願,董百勝建議,大陸政府對各高校,包括北大清華都有校招(學校內招聘),其實這對台灣青年是一個很好的政策,校招這個環節能執行好的話,可能會增加更多台灣人留陸工作,如果校招開放可以招聘台灣特定學校會更好,不過以現在的政治局勢來講有點困難,但可以先從輔導畢業台生解決就業問題開始。

(記者/張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