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旺報-連線報導

2020-06-12・旺報-連線報導
惠台未落實 台青感覺被忽悠

兩岸族心冷噤聲 民間頓失緩衝劑

大陸推出惠台31條、26條政策,儘管做了許多宣傳,但在第一線的台青、台生直言,要落實到各地還存在落差,會讓一些滿懷希望到大陸發展的台青,覺得被「忽悠」,回台灣因而到處「放炮」;一位歷經馬政府到蔡政府時代的北京大學台生表示,這兩年許多台青對交流活動變得興趣缺缺,也不願在媒體上發言,擔心被網軍「肉搜」。他憂心,「兩岸族」本來是兩岸民間的緩衝劑,如果連兩岸族也感到心灰意冷不願發聲,就形同少了兩岸民間對撞的煞車皮。

▲6月4日,福建福州一位台青李正能(右)正在直播帶貨。(中新社)
▲6月4日,福建福州一位台青李正能(右)正在直播帶貨。(中新社)

2013年開始到北京大學讀書的台生小武,剛來的那幾年,正是兩岸的大交流時代,他回憶,當時交流熱絡,台青們普遍很願意參加各種座談和活動,與大陸官員分享心得體會,也樂意接受媒體訪問;然而這兩年,兩岸氛圍急轉直下,又有《反滲透法》等限縮性法規,讓很多台青變得不敢參加活動,也曾發生陸媒採訪台青的言論,被台網友批「親中」和肉搜,讓台青不敢再對兩岸關係多說什麼。

交流重形式 效果有限

「當兩岸族減少了,噤聲了,兩岸民間就少了煞車皮」,小武說,從政黨角度,國民黨夾在民共兩黨間,像是個緩衝,在民間層面,台生、台青、台商等「兩岸族」,也同樣扮演潤滑劑的角色,當這些兩岸族都變得不敢說話,兩岸民間對立可能繼續加劇。

小武還認為,國台辦可以說一些溫情的軟話,至於那些吵架、喊打喊殺的強硬表態,留給大陸國防部、外交部去說即可,或許可稍稍改變台灣年輕人對國台辦的觀感。

「思維不變,手段再新也是空談!」另一名北京台青小禹認為,大陸的許多對台交流常只重形式,但效果有限,有的地方台辦只想找知名台青(如連勝文)衝業績博版面,但這樣的操作,看在其他台青眼裡,未必加分。

就創業落空 返台放炮

小禹說,中央的惠台政策鋪天蓋地宣傳,但落實到地方常有落差,官員在初次交流時對台青拍胸脯掛保證,歡迎到大陸實習就業,結果真的去了,也沒有得到實際的幫助,感覺被忽悠,回台反而容易到處放炮批評大陸,「說穿了,台辦只是協調單位,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

(特派員/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