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旺報-綜合報導

2018-06-28・旺報-綜合報導
亞太大豆零關稅 陸打破美壟斷

進口來源多元化 反擊美發起貿易戰

隨著大陸對產自美國的大豆開徵25%關稅的政策即將上路,大陸近期正在加大對來自非美產地的大豆進口量。據大陸國務院26日宣布,自7月1日起,包括產自印度、南韓等亞太國家的大豆關稅將同步調降至零,此舉意味著大陸正力圖讓大豆進口來源多元化,藉此打破美國對大陸大豆市場的壟斷,並以此反擊美國發起的貿易戰。

根據大陸國務院公布的資料,自7月1日起,將印度、南韓、孟加拉、寮國和斯里蘭卡的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現行的3%調降至零。這份清單還包括化學品、農產品、醫療用品、服裝、鋼鐵和鋁製品,這些產品都將分別獲得不同程度的關稅稅率下調。

美國大豆在大陸失寵。圖為美國豆農用卡車從糧倉裝載糧食。(新華社)
美國大豆在大陸失寵。圖為美國豆農用卡車從糧倉裝載糧食。(新華社)

巴西、俄羅斯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川普政府對大陸發動貿易戰後,大陸也對美國大豆祭出25%的懲罰性關稅做為對應,此一措施已對大陸的大豆採購產生明顯改變。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美國對大陸的大豆出口銷售及裝船已顯著降低,2018年1至5月,美對大陸的大豆出口降至5年新低,此期間按年削減170萬至760萬噸左右。另外,在這一段期間,美國對大陸的大豆出口占比也降至總出口量的21%,刷新多年低點。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大陸的大豆進口量約3至4成來自美國,但上述數據顯示,隨著美豆進口量減少,大陸的大豆市場恐將出現每年約1千萬噸的需求缺口。因此,大陸近期正加大進口來自巴西和俄羅斯等國的大豆,力圖多元化大豆的進口來源。

大陸將自7月1日起,將南韓大豆進口關稅稅率調降至零。圖為來自南韓的貨船抵達威海港。(新華社)
大陸將自7月1日起,將南韓大豆進口關稅稅率調降至零。圖為來自南韓的貨船抵達威海港。(新華社)

 

替補效果有待觀察

專家指出,此次對印、韓、孟、寮及斯里蘭卡等國的大豆零關稅政策,大有準備自這些國家增加大豆進口量的用意。但華爾街見聞指出,上述國家並非全球主要的大豆供應國,也不是大陸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國,替補效果如何仍待觀察。
事實上,就在大陸對美國大豆課徵高關稅後,大陸的進口商已開始加大對巴西的大豆採購量。統計指出,今年前5月,巴西的大豆裝船規模出現創紀錄的1235萬噸,去年同期為1100萬噸,其中,巴西對大陸的裝運量達976萬噸,占比將近8成。
另外,俄羅斯的大豆也正在大量進入大陸市場,截至5月31日,大陸從俄羅斯進口的大豆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業內人士指出,上述現象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戰已經讓大陸的大豆採購出現結構性變化。

(記者/梁世煌)

旺報觀點─全球大宗商品 難逃價格波動

大陸國務院公布美亞太國家的大豆零關稅政策,在中美互相祭出關稅壁壘的當下,顯示大陸已開始著手推出相應措施,以保護本國大豆市場。這也意味著,中美關稅戰將正式進入下一個新階段,首當其衝的,或將是加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
做為最為全球化的大宗商品之一,大豆多年來很少被各國課以重稅,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避免全球市場遭到衝擊。但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這樣的均衡態勢正在逐漸被撼動。以CBOT大豆期貨為例,在大陸宣布對美國大豆加徵25%關稅後,6月19日的大豆期貨價格就跌至10年新低,利空預期也推動基金大舉拋售。
此一情況意味著,中美兩國的關稅壁壘一旦加劇,很多貿易生態將會遭到破壞,尤其是過去美國有高達60%的大豆銷往大陸,一旦這些大豆滯銷,對美國的農業企業的影響可想而知,而大豆期貨價格大跌,正好反映出中美貿易戰中,美國農業恐怕是最先受傷的行業的事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陸已經開始從分散進口來源,降低中美關稅壁壘對國內大豆市場的衝擊,由於這一個過程還須看南美洲、東南亞等大豆來源替代國的供應情況,因此尚難判斷其效果。但隨著中美關稅戰的戰線不斷延伸,全球市場的商品供需勢將受到影響,商品價格的波動或許已經難以避免。最近全球大豆市場重新洗牌,或將只是中美貿易戰過程中,全球大宗商品受到影響的開始而已。

(記者/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