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8・旺報

2018-07-28・旺報
鎖台第三波 舊調重彈

凸顯政府政策牛肉不足 台青用腳投票

從90年代到今日,台灣歷經幾波鎖台潮。第一波是李登輝時期的「戒急用忍」,第二波當屬陳水扁執政時的「有效管理」。而如今隨著民進黨嚴審大陸官方交流團,並用技術干擾台灣民眾西進就業之路,讓台灣正迎來第三波「鎖台潮」。這也凸顯在民進黨政府既無法端出政策牛肉留才,台灣青年無奈用腳投票的窘境。

回顧台灣發展歷程,幾乎可說是隨著改革興盛,隨著封閉而衰落。1996年前總統李登輝當時一句「戒急用忍」,兩岸相互投資契機叫停,不只斷了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之路,更讓台灣自絕於全球化和區域整合的大潮中。
面對大陸已逐步躍居「世界工廠」的事實,陳水扁執政時期拋出「有效管理」的應對政策,雖不如「戒急用忍」鎖國力道,但依舊是換湯不換藥;既讓台商西進之路困難重重,也禁止陸資來台,讓缺少大陸市場的台灣產業鏈,陷入「斷鏈」窘境,影響至今。

▲繪圖:柯秋逸(設計畫面)

拒絕大陸市場 自傷產業

但隨著民進黨政府二度執政,這類鎖國戲碼似乎也正在重新上演。無論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或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陳水扁時期都還有所謂「開放」的說法。相比過去可能影響的是台企層次,但如今鎖國力道,卻是直接波及台灣民眾,尤其是台青一代。
比如說,中國銀行希望招聘在陸台灣應屆畢業生,遭到陸委會以恐有違法之虞禁止;對於大陸有意吸引台師赴陸,陸委會更下發公文至全台專大院校,明文要求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未經許可不得參與大陸各項國家基金及研發計畫,相關作法也引發限制兩岸教育交流的疑慮。

▲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記者陳君碩攝)

台青尋找活路 向西前進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特約講座教授陳一新就指出,台灣民眾乃至台灣青年一代西進大陸,某個程度上是迫於無奈,畢竟台灣的環境不佳,政府又無法端出吸引人的政策牛肉,「向西看」成為台灣青年找尋活路的最佳跳板。
陳一新直言,民進黨政府應該還是要正面看待兩岸的交流,而不是一味的用技術性方式卡住台灣人才,因為終究擋不了台青「用腳投票」的事實,而大陸各省市惠台措施遍地開花,更助長這樣的趨勢。(記者陳柏廷/台北報導)

新聞分析–新三通大潮流 綠營難擋大陸拉力
兩岸在「通商、通航、通郵」舊三通的基礎上,近年又出現「通婚、通升學、通就業」新三通,並湧現第三波西進的融陸潮,越來越多台灣人才和高科技產業扎根大陸,但民進黨政府不知自省兩岸政策,只想防堵。所以,一股是把台胞往大陸跑的拉力,另一股則是把台胞留在台灣的阻力,一拉一阻之間,只會葬送無辜台灣人民西進的大好良機。
台胞赴大陸潮可分為三波,第一波是1990年代的赴陸投資潮,利用大陸低廉成本賺錢,這隨著馬英九於2008年當選總統達到高峰,三通把兩地的往來平台正常化,並節省時間與經濟成本,造成台灣企業因投資成本與溝通聯絡成本大幅下降而出現投資大陸的熱潮;第二波興起於2010年後,到大陸找工作、就創業潮,代表兩岸政經實力翻轉;第三波是惠台31後,是「融陸潮」,更多台人想去大陸不光是就業,單純過生活也行,這是一種想實際體驗、融入當地的新樣態。
第三波的「融陸潮」搭配國台辦所公布的惠台31條,有三個特點:同等待遇、量身定制、受益廣泛。這波西進浪潮以個人為主流,包括台生、台幹、台青、以及台闖(在大陸自行創業的台灣個體戶)、台師(教師、醫師和律師)。西進群體年齡全面年輕化,與此同時大公司加快大陸市場布局,中小企業也繼續紛紛西進大陸,因此,相較前兩次而言這是一個全面的西進大浪潮。
與此同時,台灣則有三波鎖台潮,第一波是前總統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把諸多台灣大企業的西進計畫打停,第二波是前總統陳水扁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但開放是假,管理是實;第三波是因應第三波融陸潮,民進黨的嚴審陸團,並用技術干擾台人赴陸就學就業,這種全面阻擋的態勢,證明台灣已無對抗大陸籌碼。
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重要舉措的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全面鋪開,經濟體質也在轉型為內需經濟導向,歷史的大潮流,民進黨政府終究無法阻擋。(連雋偉)http://陸推單邊惠台 盡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