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7月4日舉行「美國印太戰略下美中在南海的競逐」政策座談會。會上專家指出,台灣過去強調太平島人道救援建設,但人道救援只是南海有關國家的小關注事項,台灣已越來越難以在南海相關談判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且目前大陸在南沙三座島礁上的相關醫療服務都已經建設,台灣在南海為國際提供醫療服務的利基已經有所消失。
師大政研所教授王冠雄在會上表示,台灣過去強調太平島人道救援建設,但南海有關國家在談判過程裡,人道救援只是一條小軌道,台灣越來越難以在南海相關談判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王冠雄指出,菲律賓正在進行有關主權領土的憲法修正案,待菲總統杜特蒂簽署通過後,將會使菲國巴拉望島的專屬經濟區延伸並與我太平島的專屬經濟區重疊,屆時會有所衝突,台灣應開始關注如何在無法參與「南海行為準則」草案磋商的情勢下,維護我南海相關漁業權益。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則表示,台灣曾自詡唯一在南沙群島有醫療設施,能為世界提供醫療服務,但大陸三座島礁上的相關醫療服務都已經建設,台灣在此的利基上已經有所消失。
至於「南海行為準則」草案通過後、我方該如何因應的問題,張競表示,由於中華民國並未參與協商程序,因此依據國際法理,自然就無遵守該行為準則義務,但若其規範符合我方利益時,自可以單方面主動宣示方式,表達我方立場。
張競說,當簽署「南海行為準則」各方,未依該規範而有違我方利益,我方則可運用該行為準則內容,作為要求對方尊守,以便維護我方利益切入點。我方無法參與協商程序,誠然是因形勢比人強令人遺憾,但對我實質利益衝擊應當有限。如同之前南海仲裁案最後結果確認後,大部分原本所預期的影響,事後發現都過分高估。(記者/張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