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陸砸4兆擴內需 躍居G2

十大措施救市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008年9月15日,隨著雷曼兄弟的倒閉,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做為國際間最大產出國的大陸而言,面對全球市場瞬間凍結,當時的衝擊可想而知。為了應對此一危局,大陸在該年11月推出了總投資額達4兆(人民幣,下同)的擴內需、促增長的十項措施,這個被外界稱為「四兆計畫」的行動在當時大陸經濟風雨飄搖之際發揮了「定錨」的做用,成為保持大陸經濟增長力道的關鍵力量。

全球金融風暴對大陸的影響有多大?看看當時大陸進出口就可知一二。根據大陸官方資料,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在2008年11月開始顯現,到12月,大陸的進出口總值按年負增長達11.1%,該年第4季,大陸的季度GDP增速一口氣下降了4個百分點,正如大陸國務院的政府報告所指,「這場危機來勢之猛、擴散之快、影響之深,百年罕見」,此時政府如果再不推出相應的刺激經濟計畫,大陸後來的宏觀經濟,甚至可能會出現零增長的窘境。

鐵公基拉動成長

因此,在2008年11月,當時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為的就是抵禦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各重衝擊,會議確定了當時要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加快出台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措施、「鐵公基」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其中,光是鐵路、公路、機場等「鐵公基」的基礎建設,估計就要投入1.5兆人民幣,這是當時「四兆計畫」中,投入最大的領域,事後也證實,這項投入對拉動當時大陸全社會投資動能,並且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人工呼吸應危局

有分析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儘管大陸經濟高增長,但基礎設施一直是大陸經濟發展的短板,四兆計畫的出台正好加速這個領域的推進;其次,「四兆計畫」也讓大陸經濟得以提前從國際金融危機的壓迫中解脫,隨著該計劃的逐步實施,大陸中央在後來所定下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才得以一步步的貫徹執行,並且實現現在經濟穩增長的局面。
因此,儘管外界對於四兆計畫至今仍然評價不一,但專家仍指出,對於當時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幾乎出現「休克」的大陸經濟而言,四兆計畫仍然可以說是一次及時的「人工呼吸」。(記者梁世煌/專題報導)

▲4月27日,江西一家煉鋼廠正在進行轉爐煉鋼。(新華社)
旺報觀點—-吸取經驗 四兆計畫功大於過
時至今日,大陸在2008年為了抵禦全球金融危機所推出的「四兆計畫」,其功過至今仍是各界爭論的焦點。持平而論,若沒有「四兆計畫」,大陸經濟在當時可能將一步步陷入衰退的漩渦而不能自拔,但不可否認,「四兆計畫」所帶來的副作用,也讓大陸政府至今仍在收拾債台高築、產能過剩的爛攤子,無論如何,對於大陸而言,「四兆計畫」的得與失,是對後來大陸面對各種經濟危局考驗時,無可替代的經驗及教訓。
根據統計,光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7年內(2014年),大陸的地方債務就增加了一倍至30.28兆(人民幣,下同),增幅為118%。直到2018年,大陸各地方政府的債務依然還有40兆左右,不少地方政府甚至連利息都還不起,地方債務風險至今仍是大陸政府傷透腦筋的一大難題。
另外,產能過剩則是「四兆計畫」的另一大後遺症,在過度投資之下,大陸的鋼、煤產量大增,鐵路建設也在一時間大幹快上,一些隱患現在陸續暴露出來。大陸中央後來會高喊「去產能、去槓桿」,其來有自。
不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經過去10年,對於大陸的「四兆計畫」,雖然它留下不少後遺症,但客觀的說,這應該是當時最佳的方案與選擇,現今最重要的,應該是從「四兆計畫」中吸取的教訓與經驗,以此面對未來的經濟新變局。(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