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政府強力管控 陸逃過金融海嘯

當年國際化程度低免於滅頂 借力使力形成G2格局

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當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應聲降至3.1%,2009年只回升到3.4%;但在全球一片哀號聲中,大陸卻是一枝獨秀,2008年經濟成長9.6%,2009年也成長9.2%,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燈塔。

西風殘、東方紅,金融海嘯後,中美在全球的影響力一漲一消,二戰後G2的格局再現,連美國也不能不對大陸買帳。

▲充裕的外匯儲備是大陸安渡金融海嘯的原因之一,圖為銀行工作人員展示人民幣、美元。(中新社資料照片)

全球話語權不斷上升

2009年7月,中美首次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當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訪大陸,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高峰會。繼美蘇後,中美的G2全球權力架構成形,此後,中方的全球話語權更是不斷上升。
回顧10年前,大陸能安渡全球金融海嘯,首先是金融國際化程度低,金融占GDP比重更遠低於歐美先進國家。據時任大陸人行副行長馬德倫透露,中國的銀行國際交易量不大,涉及次貸(金額)可能不超過百億美元。而2007年大陸的外匯儲備達15282億美元,已是世界第一位。

產品傾銷引貿易磨擦

其次,大陸「全國一盤棋」的經濟調控體制,也在大難來時發揮關鍵作用。大陸政府先於9月15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接著,又在銀行股拖累大盤衝擊上海A股1800點關口後,下令匯金公司增持銀行股;結果,在全球股市一片綠油油的情況下,滬深股市反而以七年未見的全部漲停,振奮全球投資人。
然而,在大陸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同時,2008年因應金融海嘯而服下的「特效藥」也出現它的副作用。2015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跌到6.9%,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而傾銷全球的大陸商品,也造成與美國、歐盟愈來愈嚴重的貿易磨擦。今天的中美貿易戰就是10年前大陸應對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記者宋秉忠/專題報導)

觀瀾集—–陸防金融危機 去庫存 打團體戰
10年前,大陸獨立成功抗擊了鋪天蓋地的金融海嘯,現在大陸應對可能重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則是改打團體戰,陸續主導成立了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畢竟在全球化的架構下,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一旦危機發生,唯有透過國際經濟組織的集體力量,才能有效協助各國度過危機。
10年前,由於金融國際化程度低,大陸幸運逃過一劫,而10年後,大陸已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一,所面臨的全球化的挑戰更勝10年前。
大陸上半年GDP年增6.8%,不過在帶動GDP成長的三駕馬車之中,投資和進出口的數據都不如預期,例如1至7月的固定資產投資成長僅6%,低於去年同期8.6%的增速;進出口成長7.9%,也低於去年同期19.6%的增速。
此外,大陸內部生產過剩、金融槓桿過高、地方政府隱性債務、P2P借貸,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都讓大陸面對比10年前更嚴峻的內外環境。
好在北京早已體認到潛在風險,大陸國家發改革主任何立峰8月就提醒,要確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並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他也強調,要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因應不同城市差異,做好房地產供求平衡,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北京方面決定,先拔除內部的經濟地雷,安內攘外,以因應中美貿易戰可能造成的經濟動盪。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 馮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