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6・旺報-分析整理

2018-10-06・旺報-分析整理
珍惜兩岸對話機會 切勿意氣用事

陸委會因上海台辦官員不願「約晤」,駁回其赴台申請,為兩岸互動從中作梗的案例,再添一筆。這或許是陸委會可展現強硬姿態的一個機會,卻忽略了在兩岸政治僵局、中美走向全面性對抗大背景下,仍有涉台官員願意赴台,反應樂觀其成。若因為這樣的限縮,最終使得學術交流團也不來台,反倒讓已嚴重缺乏溝通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不願與陸委會「約晤」,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稱,是基於「對等交流原則」,希望大陸官員來訪期間能與陸委會官員會晤。然而陸委會刻意忽略的是,陸方官員不願見,癥結點還是在民進黨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此兩岸政治基礎,這也是讓兩岸官方溝通停擺的主因。
對大陸官員而言,「兩岸官方不能互動」是大原則,陸委會此番要求約晤,豈非強人所難。在陸方官員不願答應後,就不准對方赴台;翻成白話就是「你要來可以,但必須跟我吃頓飯聊個天,如果不答應,我就不讓你來」。
從一般兩岸學術交流團的組成來看,有地方台辦人員陪同本屬常態,陸委會實應平常心看待;再者,在當前兩岸僵局下,仍有涉台官員願意赴台,更應樂觀其成,縱使對方不願面對面會晤,也可透過參與學者側面打聽或傳話,與赴台的涉台官員間接溝通。假若未來又有類似學術團,而團長又是涉台官員,如果因擋了官員,造成全團不來,對於缺乏溝通的兩岸關係反而是損失。
再從更大的國際局勢看,中美貿易戰正全面外溢到外交、軍事層面,美國頻打台灣牌,這也讓過去中美關係好時,偶有出現「中美共管台灣」、「台北到北京最短的距離是華盛頓」的情況,短期內不會發生。也就是當兩岸僵、中美差,僅存的兩岸學術交流團,就成為了解對方想法,避免誤判的重要平台,若因意氣用事阻擋,對台反而不利。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