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旺報-專家觀點

2018-10-25・旺報-專家觀點
日外交路線 轉回歸脫歐入亞

安倍訪陸傳遞轉向信號 重新思考與亞洲關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行訪陸,不只將陸日關係推升至歷史新高度,也傳遞出日本外交路線再次轉向的信號。回顧過往歷史,日本外交政策,幾乎都是在「脫亞」與「入亞」間來回擺盪。而安倍此次訪陸,意味著日本外交路線再度向「福田主義」復歸,即重新思考日本與亞洲關係,而陸日關係也成為不可迴避的一環。

安倍從今日起正式展開訪陸行程。從個人意義上,這是安倍個人政治上的一大突破;從兩國關係來講,這則是日本首相睽違7年再度出訪大陸;而從更大格局來看,這則是日本外交路線從「脫亞入歐」到「脫亞入美」向「脫歐入亞」路線的回歸。

二戰之後 日脫亞入美

回顧過往日本的外交史,其外交路線幾乎可說是在所謂「脫亞論」與「入亞論」間來回不斷擺盪。今年是明治維新150周年,亦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這兩個對日本發展極為關鍵的兩大歷史事件,正好標誌著上述兩種外交路線。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2018年中國節」活動在日本東京舉行。 (新華社)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2018年中國節」活動在日本東京舉行。 (新華社)

1868年日本啟動「明治維新」,而當時奉行的外交思想,主要源自當時著名的戰略思想家福澤諭吉,當時福澤目睹西方船堅砲利,極力鼓吹日本必須擺脫以大陸中心的朝貢體系,主張日本全面西化,即是所謂的「脫亞入歐」論。

在接受「脫亞入歐」後,日本「脫胎換骨」,甚至在甲午海戰中,一舉擊敗過往老大哥─「中國」;而二戰之後,儘管日本最終以無條件投降收場,但日本政府從不認為是中國擊敗日本,而選擇依附美國,外交路線則轉變成「脫亞入美」。

福田主義 入亞論濫觴

直到1977年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在出席馬來西亞吉隆坡會議上拋出「福田主義」的演說後,重新思索日本與亞洲關係;時隔1年後,在福田赳夫與大陸前領導人鄧小平見證下,陸日簽署《中日友好和平條約》;而這也被視為日本近代「入亞論」的濫觴。

儘管近2、30年來,日本外交仍在「脫亞」與「入亞」間搖擺;但隨著大陸飛速發展,北京已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正是在這樣背景下,安倍此次訪陸,可視為向「福田主義」復歸,而如何讓陸日關係找到新時代的新定位,恐怕才是安倍此行最大意義所在。(記者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