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5・旺報-綜合報導

2019-04-05・旺報-綜合報導
塑造新在地認同 陸「融合兩岸」統一

鄭振清:結合統一與治理 提前實行社會政策

北京清華大學台研院教授鄭振清。(本報系資料照片
北京清華大學台研院教授鄭振清。(本報系資料照片)

北京清華大學台研院教授鄭振清近日在一場講座中指出,大陸當前對台政策,將國家統一與治理相結合,將原本在統一之後要實施的政策工具,提前到統一之前來實行,階段性目標就是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他提出塑造新認同的想法,即先形成新的所在地認同,譬如以「新廈門人」、「新上海人」起步,透過社會和政治參與,激發認同的主體性。

鄭振清近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的一場講座,分享「國家統一新論:動力論與路線圖」,他以一份大陸民眾對兩岸關係看法的民調指出,大陸民眾認為台灣人支持統一的占66.8%,主張盡快解決兩岸問題的占51.6%。對照台灣的相關統獨民調,他認為大陸民眾對兩岸問題的態度是積極、主動的,不諱言兩岸民眾沒有達成一致,而是出現了些許偏差。

減少對接磨合衝擊

鄭振清強調,統一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沒有經過兩個社會對接和磨合的過程,會帶來很大的震動和衝擊。他分析,影響兩岸統一推動力具有5大因素,分別為市場、政府、政治、國際、社會,這5項因素又分別表現在政治、經濟、社會交流等層面,且每個因素都是把雙面刃,有推動也有阻礙,譬如以經促統可能導致只經不政,執政黨為爭取民意推動交流,但也會因政治意識型態而有妖魔化效應等。
他表示,在兩岸不完全分裂與不完全統一並行的特殊法理政治狀態中,為促進兩岸最終的和平統一,大陸已調整形成以台胞為受眾的新公共政策,具體內涵特徵就是將國家統一與國家治理相結合,將原本在統一之後實施的政策工具,提前到統一之前來實行,其階段性目標是促進兩岸(特別是青年)融合發展,具有針對性、綜合性、公共性、同一性和系統性。在政策形式上,則是以大陸為主的單方面政策發布。

成都設立亞台青海峽青年創業園,凡符合港、澳、台及外資身分,皆可入駐。(中新社資料照片)
成都設立亞台青海峽青年創業園,凡符合港、澳、台及外資身分,皆可入駐。(中新社資料照片)

全面深化同等待遇

鄭振清指出,像是對台商從比照外資到等同內資,對在陸台胞的同等待遇,甚至超居民待遇;其他在社會發展、社保、政治參與等,也不斷放寬,這些對個人社會認同的形成,可漸漸形成對在地社會的認同。他認為,可以從「新廈門人」、「新上海人」起步,慢慢塑造新的所在地認同,激發出主人翁的責任感,而非抽象的國家認同。
不過他也強調,涉台公共政策需要不斷完善,也要防止過多的超居民待遇,不然容易引發新的社會矛盾。(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