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旺報-專題報導

2018-04-14・旺報-專題報導
搞好中美關係 先穩定東亞各國

決定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為何?大陸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要把中美關係搞好,如果只有對美政策,是會失衡的,要有兩個「重中之重」,一個是對美政策,一個是與近鄰的關係,特別是與東亞各國。因為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很多是關於周邊國家的,還有台海、東海、南海、西太平洋與半島問題。

東協各國國旗。(中新社)
東協各國國旗。(中新社)

時殷弘13日上午在政大發表演講談「中國對外戰略探求」,他提到,其實去年一整年,大陸在外交戰略態勢幾乎全面的溫和化,在東亞和西太平洋間,積極力圖改善與東協成員國,特別是越南、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並加快了與東協協商出「南海行為準則」的努力,以便穩定海上局勢與增進大陸的外交影響。

處理中美俄關係上也有進展。他提到,在海湖莊園習川會後的幾個月裡,大陸也沒有像往常那樣針對美國去公開強調中俄的戰略與軍事合作,連在安理會就敘利亞問題投票表決時,中俄也有差異,大陸投了棄權票、俄羅斯投反對票。

大陸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13日來台演講。(本報系記者鄧博仁攝)
大陸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13日來台演講。(本報系記者鄧博仁攝)

中日關係上,時殷弘舉例,去年5月,習近平會見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指出中日雙方應該在中日4個政治文件和4點原則共識基礎上改善兩國關係,不到兩星期,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也跟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在神奈川縣舉行會談,提出雙方應言而有信,在南海問題上應謹言慎行的態度。

接下來,大陸對外戰略的首要困難是北韓問題和中美貿易對抗。他認為,北韓問題上,大陸想爭取穩定的和平,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影響力。但對北韓的嚴厲制裁,反而使北韓對大陸懷抱敵意,這點必須予以緩解,因為川普要大陸參與對北韓的「經濟窒息」,反而使大陸幾乎用完對北韓的「經濟壓力槓桿」。

時殷弘說,胡錦濤、習近平與歐巴馬之間互動的經驗,雖然當時也想把中美關係搞好,但跟周邊國家關係處理得仍不夠好;「2017年的態勢改善不是偶然的,是悟出來的道理。」他說,雖然中美在戰略和貿易上還是會波動,會愈來愈有競爭對立,但大陸也意識到要搞好周邊關係,像在中日關係上也很有分寸、不強烈指責。「中國沒別的路可走,爭取朋友多一點,愈多愈好,這點不會變。」

(記者/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