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4-19・旺報-綜合報導
陸出手抑房價 土地去化五類調控

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逾三年城市 停止供地

為加速去化閒置的商品住房,大陸中央土地主管機關相隔兩年,再度實施出售住宅用地的「五類調控」,新華社在報導此一政策時強調,商品住房消化週期在三年以上的城市,要停止再批准供地。

大陸中央土地主管機關「自然資源部」近日下發通知指出,為落實政府關於房地產調控相關要求,實現「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用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各地要做好2019年住宅用地「五類調控」目標工作。「五類調控」的標準: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18個月的,要適當減少供地;18~12個月的,維持供地持平水準;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
以下的,要顯著增加並加快供地。

自然資源部下發通知

自然資源部的通知強調「該快的快,該停的停」。而新華社在報導這條新聞時,用的標題是「自然資源部:住宅用地消化週期三年以上停止供地」。

自然資源部要求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地級以上城市、地州盟所在地和百萬人口以上縣(縣級市),結合2018年和2017年住宅用地供應資料,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截至2019年3月),實施差別化調控政策,調整確定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顯著增加、增加、持平、適當減少、減少直至暫停」五類調控目標。

住宅的「五類調控」並非首次實施,2017年4月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就提到:「強化住宅用地供應五類調控目標管理」,對消化週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雖然官媒的報導突出調控的重點在於:以減少批地逼迫地方政府加速住宅的去庫存,但房地產業者卻有不同解讀,他們認為,中央是要加速住宅用地供應,以抑制房價上漲的勢頭。

樓市小陽春超出預期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自然資源部此次重申針對土地供應的調控措施,主要與目前全國庫存不均衡有關。

而由於大陸第1季樓市小陽春超出預期,官媒發文警惕新一輪房價上漲,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兆1646萬平方公尺,較2月末減少605萬平方公尺,庫存數據創近61個月(自2014年2月末以來)的最低。張大偉因此指出,對於大部分城市來說,目前確實需要增加土地供應。

所謂「庫存消化週期」是指房屋的庫存量,也就是目前待售房屋面積,除上每月房屋成交量,當空屋下降或房市成交熱絡,都會使得這個消化週期減少。(記者許昌平)

旺報觀點-陸資金調控 更精準更定向

地處沙漠的以色列擁有獨步全球的「滴灌」技術,可以把灌溉用水精準送到植物根部,大量節省水資源。過去,大陸投放資金救經濟,都是「大水漫灌」,但這些「救命錢」卻往往經由國有大型銀行之手,流到國有大型企業口袋之中,民營中小企業只能年復一年喊「貸款難、貸款貴」。

更有甚者,有了錢的國有企業利用民營資金周轉困難,進行惡意收購,造成「國進民退」的情勢,讓政府的好心變惡意。

有鑑於此,習李第二任期開始,對於政府資金的投放都特別強調「精準」、「定向」:扶貧,叫精準扶貧;降準也不再是一體適用,而是定向降準。

過去,為維持金融穩定,大陸所有銀行,不管大小,存款準備率統一;現在實施降準,反而是大銀行不動,小銀行降準。這也是經過精心驗證的,大銀行喜歡借錢給大國企,反而是小銀行更關注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

在土地資金運用上,大陸土地主管機關也採取「精準」策略:由商品房庫存決定政府批地量;其優點就是,不必動用金融手段,就可以逼地方政府去打擊建商囤積商品房。

當然,政策都有正負效果,但從定向降準、定量批地等措施,可以看到習李執政團隊應對政策難題的手法更加成熟、細緻。(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