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旺報

2019-04-20・旺報
美學界現排華風 強化安全審核

華人學者被拒簽、解雇 研究專案有陸生參與也受刁難

在美國官方的授意下,美國學術界再度出現過去冷戰時期的排華風潮。繼日前禁止大陸社科學者入境後,世界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披露,目前,學者在美國提交研究專案時,安全審核問題不斷,甚至還有一些研究專案,因為有大陸學生參與,竟然受到刁難;由於大陸學生占美國外籍學生的比重高達3至4成,新的安全審核已經給不少學校及研究機構造成困擾。

「學術研究正越來越多地被捲入美中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中。」《自然》雜誌18日刊文指出,包括國際學術會議、學者簽證、科學資助等在內的學界各個方面都已經受到地緣政治影響。

不利全球科技進步

《自然》雜誌列舉了一系列相關事件,比如幾所美國大學預計將在本月內解雇一些外國教研人員,因為他們涉嫌接受「外國政府資助」,而所謂「外國」主要指中國。「拒簽、解雇,在美華人學者遇寒流。」美國之音19日評論,「如果連學術交流都要以陣營劃分,那麼這意味著中美關係中的冷戰色彩加重,同時也意味著這一個別領域的事件或將起到毒化整個中美關係大局的效果。」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也對《環球時報》表示,這不僅會給中美兩國帶來損失,也將對全世界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018年4月30日,中美質量高峰論壇在美國西雅圖舉行,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在論壇上介紹質量管理經驗。(新華社)
▲2018年4月30日,中美質量高峰論壇在美國西雅圖舉行,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在論壇上介紹質量管理經驗。(新華社)

大陸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透露,今年他錯過了兩次在美國召開的學術會議,其中一次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年會;在這次會議上,他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克利夫蘭獎,但他因為沒有及時獲得簽證而無法前往。潘建偉說,他直到上個月才獲得有效期為3個月的單次入境簽,而此前他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就能得到一年多次入境簽證,「這將為美國和其他國家科學家間的合作帶來障礙。」

環時批增加美孤立

楊希雨表示,除了旅行受阻,FBI(聯邦調查局)在美國境內對到訪中國學者的干擾與詢問也越來越多,牽涉其中的專業人士從科技領域擴大到社會科學領域,這令中美學術圈中形成恐慌氣氛;「在這樣的背景下,舊的學術交流專案被干擾,新的專案難以啟動,中美學術交流的活躍度大幅下降。」

針對美方排擠大陸學界的作為,《環球時報》20日社評指出,美方阻撓陸美學術交流,將把大量與大陸擴大交流的機會拱手讓給其他發達國家,這只會增加美國的孤立,大陸龐大市場必然吸引全球合作,包括高科技合作;美國巴掌沒那麼大,捂不住這個全球化世界。

(記者/宋秉忠、李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