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旺報-綜合報導

2020-09-14・旺報-綜合報導
珠算納小學課程好嗎?陸聲浪兩極

贊成者:開發智力 反對者:沒有非學不可

近日大陸教育部一紙函文回應兩會期間提議,並披露正在認真研究「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珠算學習要求」,引發業界熱烈討論。事實上,2013年中國珠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就有人提議讓珠算重回小學課本。贊成者認為,珠算除了是中國人的古老發明和智慧結晶,還可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專注力;反對者則表示,珠算沒有「非學不可」的不可代替性,且過早學珠算,會讓兒童只知機械性計算,反而忽略了思考過程。
近日大陸教育部函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推動珠算文化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提案》,表示珠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也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珠算學習要求,從『看到算盤』、『知道算盤』到會簡單的珠算口訣、撥珠運算,我們將把這一問題提交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認真研究。」
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二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身穿古裝學珠算。(中新社資料照片)
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二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身穿古裝學珠算。(中新社資料照片)

倡珠心算 非昔日「打算盤」

此次提議讓珠算、珠心算進入小學課程者是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院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他表示,珠心算教育,並不是簡單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作為另一類知識體系,提升兒童的注意力、想像力,尤其是空間思維能力。他也澄清,他建議的珠算指的是珠心算,而不是過去作為勞動技能的「打算盤」。

研究發現 無明顯優勢

中科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則表示,研究發現,學過珠心算的小孩,剛進小學時可能比其他學生算得快,但小學四年級以後就沒有明顯優勢;且現在小學三年級以後已經進入「代數」運算,也就沒必要追求「算得快」。此外,珠心算確實可以增強大腦右側頂葉的活躍性,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因為兒童的大腦可塑性非常強。「現在考試都允許帶計算機了,我們應該把精力花在更高端領域,畢竟有煤氣爐、電器之後,還需要鑽木取火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沒有計算機之前,珠算是必修課,但1980年之後已經變成一種傳統文化來教了。他認為,學珠心算應當「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他提出3個原則:學生必須感興趣、要精挑細選教學內容、要和現代資訊技術結合。(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