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旺報-綜合報導

2018-10-24・旺報-綜合報導
現代人類起源解謎 關鍵或在中國

近期出土遺骨皆具現代人特徵 推斷早於非洲起源說時間

過去西方主流學者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距今約6萬至5萬年前遷徙至東亞、包括中國。不過,大陸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22日指出,隨著近期中國地區古人類研究的持續精進,有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中國與東亞逐漸成為人類起源相關研究的突破關鍵。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當日於成都舉行,高星以《東亞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研究的突破與進展》為題,在大會上發表專題報告。

現代人類起源問題,過去主要分為「非洲起源」與「多地進化」兩派。前者的主要觀點為:現代人類是有別於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新物種,大概在距今20萬到1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之後再向外遷徙至其他地區;其中,一支現代人自東南亞向北遷移,大約於距今6萬到5萬年前到達現今中國一帶;不過,這批現代人到達前,東亞本土人群已經因為冰河期滅絕,留下距今10萬至5萬年的古人類歷史空白。

大陸民眾觀看古代人類生活片斷。(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民眾觀看古代人類生活片斷。(中新社資料照片)

陸存在進化過渡人種

高星分析,近期逐漸於各地區發現人類化石,將現代人在非洲與其他區域出現時間再度推前,早於過去學者推斷的時間,同時證明現代人與其他人類有基因交流。
貴州盤縣大洞距今約30萬至13萬年前的人類遺骨中,牙齒已有早期現代人特徵;距今約10萬年前的廣西崇左智人洞出現的人類下頜骨中,也有現代人特徵,同時也保留古老智人的特點。這些化石皆屬於仍在進化中的早期現代人,證明中國中南部存在從古老智人向現代人演化的過渡人種。
距今11萬年左右的河南許昌靈井與湖南道縣福岩洞發現的化石中,都具有完整現代人特徵,表明現代人已出現在距今12萬至8萬年間的華南,早於非洲起源說的論點。

大陸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南山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穀遺存。(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南山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穀遺存。(新華社資料照片)

解碼東亞早期智人

高星認為,東亞地區的化石考古證明,東亞人不可能只是非洲人種的後裔,祖先可能包含當地更早的人種、不同時期遷徙至東亞的人種以及非洲人種等。
高星指出,遺傳學、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等學界逐漸意識到,現代人類起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現代研究仍無法全面解釋與分析真正的結論。
高星強調,他將推動古人類學的進步發展,尤其是對東亞的「早期智人」基因進一步解碼,幫助解開現代人類起源之謎。

中國的稻作農業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獨特的農耕生產體系以及與之相應的生活方式。(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國的稻作農業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獨特的農耕生產體系以及與之相應的生活方式。(中新社資料照片)

稻作農業 促成中華文明

近日有研究認為,起源於古中國的稻作農業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2日於成都舉行,大陸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指出,最晚在距今5000年前後的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業成為社會經濟主體,使得長江下游地區進入農業社會,進而促成中華文明的出現。
趙志軍稱,中國距今8000年前後出現村落,普遍發現標準化的製陶或磨製時器用品,還有出現真正具規模的農耕與家畜飼養;不過,當時仍然以採集、狩獵為主,農業與家畜都只是輔助性的生產活動。
考古發現,距今約7000至6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遺址中,稻穀已經成為先人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仍有採集與狩獵野生動植物的活動。直到距今5000年前,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出現大規模水稻田、犁耕農具以及穀倉等遺跡,證明長江下游地區正式進入嶄新的農業社會,並具備從村落轉變為國家的基本條件。
良渚文化時期出現農業社會,恰與中華文明的誕生時機吻合,顯示兩者的關聯性。趙志軍指出,稻作農業經過數千年的演變,衍生出有別於其他文明的價值觀、文化、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同時也逐步形成現今的中華文明。

(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