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05・旺報-綜合報導
大股東減持花招多 散戶被宰殺

大陸上市公司近期出現大股東減持股份的風潮,但因為大陸官方從2017年推出新規後,對以往慣用的大宗交易等減持方式進行嚴格監管,催生上市公司股東尋找其他途徑,包括透過可轉債、私募可交換債、持股換購ETF等方式繞道「花式減持」。
在透過各種監管相對較為薄弱的花式減持手法下,大陸分析師提醒,從上市公司股東出現減持動向與發布公告下,除對市場產生影響,隨之而來的還有對散戶的「收割」。
觀察具體情形,例如2日泰晶轉債就在股價創新高之後暴跌,最大跌幅達到35%。但其中一則實控人的減持可轉債公告卻引起市場關注。其中提及泰晶科技的控股股東、實控人,合計減持泰晶轉債21萬5010張,占發行總量的1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有意思的是,在這之前身為正股的泰晶科技頂著「華為概念股」光環,連續多個交易日收漲,其中更有5日漲停。但泰晶科技實控人減持可轉債的時間,卻與泰晶轉債價格開始上漲的時間相同,由此引發市場對大股東「花式減持」疑慮。
北京私募機構人士透露,股價上漲或市況較好時,可轉債的股性很強,因為減持可轉債不用事先公告,所以受到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青睞;也有私募債券基金經理指出,由於上半年股價回暖,不少公司可轉債緊跟正股上漲,提供拋售可轉債獲利的空間。
事實上,除了可轉債外,還有上市公司大股東透過私募可交換債、持股換購ETF等多種方式進行持股減持、花招頻出。值得注意的是,當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攪動市場的背後,往往暗藏股價暴漲暴跌的風險。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