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發行本益比最低來自於中國通號,對應P/E為18.18倍,中微公司估值最高,P/E為170.75倍。初步統計,25家科創板公司的總體募資金額為370.17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原先預期募集資金總和310.89億元,多了59.28億元。7月22日,這25家科創板首批公司將正式掛牌上市。
本益比相差很巨大
對於科創板的本益比,引發市場熱議。新華社評論稱,對於處於不同生命週期的科創板企業而言,採用簡單的固定本益比估值法來衡量並不科學。放開本益比「天花板」限制,綜合各種估值方法進行市場化定價,才是科創板成功的關鍵所在。
原有的打新制度下,企業發行的整體本益比相對處於較低水準,上市之後往往出現連續漲停。投資者一般會選擇在漲停板打開的時候賣出股票,這個是一個明確的賣出信號,並且投資收益往往相當可觀,這也是過去很多投資者提到的「打新不敗」。
《證券時報》報導,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在不同行業本益比相差也相當巨大,例如A股中軟體與資訊服務業超過40倍,而金融地產則不到10倍,並不能簡單就說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的本益比就高得不合理。同時,還要考慮到一些科創板公司處於快速成長期、高投入或者虧損,其並不適合使用本益比法來估值。
人民網評論認為,市場投資者面對科創板的新制度、新環境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意味著投資者不能固化思維、用以往的思路理解科創板企業上市定價的過程,不能視打新收益為理所當然的常態,否則很容易水土不服。
資通訊行業占最多
按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看,25家首批企業中,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占到9家;專用設備製造業有8家;鐵路、船舶、航空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3家;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有2家;通用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各1家。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簽率公告中可以發現,9檔科創板股票的有效申購戶數均超過300萬戶,其中中國通號的有效申購戶數接近310萬戶。(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