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包括大陸、日本、台灣在內的企業都加速在大陸以外投資。泰國基建條件好、民族性和善、堅持平衡外交及位居東協中心地帶等優勢,吸引大批外商投資。
根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日前發布的數據稱,2019年上半年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額(按申請額計算)達到1471億泰銖,是上年同期的2.1倍。
地處東協中心
從投資額看,日本今年上半年的投資額是去年同期的2.1倍,達到424億泰銖,仍然是泰國最大投資國。大陸成長最快,投資額是去年同期的5.3倍,是泰國第二大投資國,投資達到242億泰銖,主要投資業別是輪胎、金屬、模具。
今年上半年台灣投資泰國金額是去年的3倍,達到48億泰銖;不過,在泰國的台商人數居外商之首,約有15萬人,第二多的是日商,約6.8萬人。
我駐泰國代表童振源20日參加台泰產業鏈結高峰論壇開幕式後表示,去年7月中美貿易戰開打後,確實有不少台商急著在泰國找地設廠,甚至租廠因應急單,而且,投資泰國的台資激增。
相對於到越南設廠的台商以傳統製造業為主,投資泰國的台商以高階電子代工、汽車零件、智慧製造、健康生技為主。
談到泰國的投資優勢,曾在大學任教的童振源如講課般倒背如流:在柬、寮、緬、越等國中,泰國地理位置居東協中心,北上南下皆宜。
泰國公路、機場、通訊、水電等基礎建設較其他東協國家完善,曼谷國際機場去年客流量達到3850萬人次,非常適合觀光旅遊、會展商務產業發展。
最重要的,泰國是東協對外最開放的國家,由於未被殖民過,泰國人對各國都很友善,外交也堅持平衡政策,讓各國商人都能放心投資。
台泰供需互補
除了中美貿易戰的因素,台商投資泰國快速成長,還有其他兩個因素。
首先,泰國軍政府上台後,2014至2017年泰國經濟的年平均成長率只有3.2%,在東協國家中偏低;為了扭轉國際形象,改善國內經濟,軍政府提出泰國4.0的工業發展目標,重點發展自動化、數位化及新興產業。
泰國新的重點產業與台灣正在推動的「五加二」(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創新計畫剛好相符,加上台灣科技實力強(台灣科技研發經費占GDP比重為3.2%,泰國僅有0.9%),在多個產業領域剛好可以供需互補。
值得一提的是,台泰投資由單向轉為雙向,去年泰國投資台灣金額為6999萬美元、年增942%,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泰國投資台灣5500多萬美元,也成長88.8%。
(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