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18・旺報-綜合報導
諾獎產業鏈 陸市場蓬勃發展

得主近年獲邀訪絡繹不絕 各項活動均「明碼標價」

在上個世紀,很少有諾貝爾獎得主到訪中國,但近年來中國的影響力不斷加大,越來越多諾貝爾獎得主(下稱諾獎得主)願意到中國「站臺」。在特定商業機構運作下,諾獎得主到中國的活動已經越來越商業化,不但行程大多與科學無關,且各項活動均「明碼標價」,業內人士就透露,大陸對諾獎的崇拜讓這些諾獎得主絡驛不絕的前來大賺「外快」,市場需求已經促使這些現象形成了一個緊密的產業鏈。
事實上,諾獎得主從何時起頻繁來華,早已無從考證。但仍有幾個指標人物可供參考。其中,有「歐元之父」稱號、因「開放經濟中貨幣與財政政策」理論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孟岱爾,就是中國的「常客」。從1995年以後的10年間,他就到訪中國超過20次,2013年下半年,更是一口氣來了5次。

單打獨鬥 改抱團訪問

另一位則是最近幾年在中國獨領風騷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光是2019年至今,莫索爾幾乎是以每個月一次的頻率到訪中國。
最近兩年,諾獎得主訪問中國的規模更為可觀,其模式已由「單打獨鬥」改為「抱團訪問」,以2018年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為例,就一口氣「集齊」了26位諾獎得主,在當時還成為熱議的話題。
有趣的是,這些諾獎得主到中國所參加的活動五花八門,除了高大上的科技論壇外,連連房地產活動也願意屈尊參加。2014年9月12日,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愛德蒙‧菲爾普斯、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就光臨了某開發商樓盤,與社區業主、300多位企業家齊聚一堂,探討「創新的榜樣」,可說是十分的「親民」。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諾獎得主在中國的活動,大多數與科學無關,在仲介機構的運作下,諾獎得主訪華「只是一筆生意」,甚至已經形成產業鏈。

2012年5月18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孟岱爾,出席福州海西發展論壇演講。 (新華社)
2012年5月18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孟岱爾,出席福州海西發展論壇演講。 (新華社)

學術功利化 引發反思

據《羊城晚報》調查,這些諾獎得主的在華行程,均由仲介機構「明碼標價」。以企業邀請蒙代爾等大師前來演講為例,其報價就高達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而企業若要冠名贊助相關活動更是價格不菲,每家企業的贊助金額少則15萬,多則超過200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諾獎得主的時間很寶「貴」,在中國每一分鐘都充滿商機,不管是演講會中的與大師互動對話環節、大師親臨企業參觀指導、招待晚宴、午宴,甚至往返機場車程中與大師獨處,均可明碼標價,向社會「出售」,這些諾獎得主早已變成一棵搖錢樹。
不過,上述的各種「諾獎怪象」已經在最近引起各界的反思與質疑,有學界人士更直指諾獎得主來華撈錢,本質是諾貝爾獎崇拜,以及其衍生出來的學術功利化,當下的中國,需要的不是撈錢賺外快的諾獎得主,而是腳踏實地的大科學家。與其把錢花在外來的諾獎得主身上,不如拿來資助國內的科研工作,反而更能彰顯諾貝爾獎的精神。(記者/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