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23・旺報-綜合報導
CPTPP卡關 台商關稅壓力大增

商總邀專家演講:今明兩年是轉型或衝擊的十字路口

商總11月22日舉辦「推動我國加入CPTPP及因應貿易自由化溝通說明會」,向業界人士分析CPTPP下台灣現況與挑戰。由於明年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即將簽署,加上各國正對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積極洽簽,在場學者專家呼籲,台灣應設法積極加入些跨國經貿組織,否則未來台灣將面對不小的關稅壓力。「對台灣來說,今明兩年是轉型或衝擊的十字路口」。

根據中經院數據顯示,雖然台灣有多達72%的產業與RCEP簽署國享有零關稅待遇,但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大陸、日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國,這顯示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台灣仍面對不小關稅壓力。

6月17日,在美國華盛頓,一支魚竿上掛著抗議加徵關稅的標語。(新華社)
6月17日,在美國華盛頓,一支魚竿上掛著抗議加徵關稅的標語。(新華社)

台灣產業恐流於空轉

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全球各國都積極打造流通的經貿環境,台灣政府不應只將經貿協定、解決關稅障礙看作是政績,因為加入這些組織能夠促進國家發展,意義遠大於關稅問題。

李淳指出,CPTPP的目標主要有三點:消除不合理的限制、降低不合理成本、合作取代限制。他指出台灣是外銷導向,應該積極透過國際合作,促進產業成長,若沒有外力介入,台灣產業很容易會流於空轉;以台灣的電信改革為例,台灣很早就申請加入WTO,但WTO要求台灣開放電信服務市場,以供審查,因此台灣於1997年開放電信市場,使之自由化,才有了現在各家電信爭鳴的局面。

解除關稅障礙是全球經濟自由化進程中的重要任務,相較WTO採行部分、公式降稅,CPTPP層次更高,要求會員國完全移除關稅限制,若會員國基於保護理由,必須要加徵關稅,得提出申請經各國協商後才能決定是否加稅,這反映各國對自由貿易的理想目標;然而,CPTPP、RCEP陸續形成,對台灣來說,今明兩年是轉型或衝擊的十字路口。

產業人才培訓應持續

李淳建議,除了多簽協議,政府也應有更多參與國際的方式,目前針對新南向政策所推出的產業人才培訓就是一個融入區域整合不錯的途徑,應該持續進行;另外,亞洲國家也可多向歐盟學習,使亞洲走向「彼此無關稅,對外關稅一致化」的共同市場。

至於台商回流後,是否又將面臨國際社會邊緣化導致出口成本增加的困境,李淳認為,台商回來都是經過審慎評估,這部分應該都已納入,且目前亞太地區以消費品關稅較高,台灣以電子零組件產業見長,處於產業鏈中段,影響不會太明顯。(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