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影響,台商正積極分散大陸製造廠的產能至台灣或東協等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稅務服務會計師曾博昇表示,台商須重新檢視供應鏈布局的國際租稅議題,供應鏈改變將衍生一連串稅務議題,包括法律個體的選擇、控股架構的設計、發貨倉的建立、租稅優惠的選擇及申請策略、外派人員派任等問題。
為協助台商了解碎鏈時代下供應鏈布局的國際租稅議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0日舉辦「碎鏈時代下的供應鏈布局國際租稅議題」研討會,邀請PwC泰國、PwC馬來西亞、PwC越南稅務專家分享當地實務見解。
善用東協自由貿易協定
新加坡商普華國際諮詢公司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黃賜正指出,台商布局東協除了避開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外,往往希望額外適用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但適用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注意不同自貿協定的原產地規則,例如對加值率、稅則改變或特定製程的要求。
PwC泰國、PwC馬來西亞、PwC越南稅務專家與台資企業分享各地實務經驗。就法律個體選擇方面,專家指出,在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相較於設立分公司,設立子公司較普遍,主要因為設立分公司的營業限制較多,且通常不能申請租稅優惠獎勵。
在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都有台商企業使用,各有相關優缺點,必須注意當地扣繳稅規定及與其他國家的租稅協定。例如馬來西亞沒有股利分配扣繳稅,似乎可以進行直接投資,但若同時在馬來西亞要進行數個專案,則可以考慮採用馬來西亞控股公司,下設不同專案公司;泰國則有股利分配扣繳稅,因此如何選擇控股架構優化稅負就很重要。
注重租稅優惠的申請
租稅優惠方面,在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進行製造、研發及銷售布局,或是建立成大陸境外另一亞洲或全球總部,台資企業往往非常注重租稅優惠的申請。但是這些國家的租稅優惠項目非常多,適用條件複雜,通常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功能或不同投資規模,會有不同租稅優惠。如何選擇適合公司且配合營運策略的租稅優惠非常重要,才能以最適成本下獲取最高效益。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