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27・旺報-綜合報導
憂通膨風險 人行不鬆口降息

陸1-2月CPI維持高檔 豬價居高不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發全球恐慌,美國聯準會(Fed)一個月之內兩度閃電降息,其他各主要央行亦紛紛跟進,但大陸央行並沒有動作。外電引述一位接近大陸決策層的專家指出,主要是因為今年1至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水準仍然較高,政府擔心通貨膨脹壓力。

在市場靜待大陸人民銀行進一步降息之際,但不論MLF(中期借貸便利)、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都沒有變動,大陸央行看似淡定的背後究竟有何顧慮?專家指出,大陸先行邁入疫後經濟恢復階段,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鎖國封關等防控模式,恐令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停擺,中國作為鏈條上重要的一環恐難獨善其身,結構性通膨風險仍存;同時,在實際利率水準已經較低的情況下,使用價格型工具弊大於利。

食品類價格上漲較多

「今年1-2月CPI水準仍然較高,雖然當前市場普遍認為,豬肉價格高漲是CPI維持高檔的重要因素,但將其他通膨風險有意無意的忽視了。」專家表示,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5.2%,漲幅較前一月創下逾八年新高的5.4%略為回落,但其中食品價格上漲較多。
這位專家指出,一方面,生產原料價格確實是持續走低了,如原油價格大概在20年左右的歷史低檔,但另一方面,因受疫情衝擊,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如抗疫物資、醫療服務、勞動力的價格會持續緊張,豬肉價格也不一定能降下來。

人行遲不降息,恐擔心引發停滯性通貨膨脹。圖為大陸民眾在超市選購豬肉。(新華社)
人行遲不降息,恐擔心引發停滯性通貨膨脹。圖為大陸民眾在超市選購豬肉。(新華社)

陸顧慮資金流向炒房

大陸央行前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則表示,目前大陸的確面臨著物價上漲的風險,在下調利率時必須對此有所考量;如果物價維持低檔但經濟不好,才適合採取降息等措施;「下降(存款基準)利率在中國不一定能夠起到促消費的結果,有錢的人再怎麼降也跟他無關,沒錢的人降了就更不敢消費了,對老百姓的利益也是受損的。」他表示。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近日也指出,此次疫情讓供應、需求兩端都受到衝擊,但是當需求端恢復,如果供應無法滿足的話可能導致停滯性通膨。
此外,房地產也是大陸央行的顧慮之一。「我們希望貨幣政策寬鬆後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流向中小微企業,但搞的不好,就很容易流向房地產,就像2003年SARS之後房價瘋漲;中國與美國不同,美國的實體經濟都是私營部門,利率下降後會馬上會影響到投資的成本和風險,但我們利率下降不一定有用。」盛松成表示。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