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現今世界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大。大陸人工成本飆升,政府對環保議題的日漸重視等因素,亦使台商在陸的經營成本不斷提升,大陸作為台商生產基地的比較優勢漸失。在外部環境變化的合力影響下,愈來愈多的台商重新謀畫產業布局,考慮將部分事業從大陸撤出。
根據現行規定,企業從大陸撤資,若採循序漸進方式而非立刻全面終止營運活動,可由母公司向大陸公司借貸並收取利息,或大陸企業向其境外母公司分配盈餘而讓資金逐步回到母公司。
註銷難是普遍性問題
然而上述方式,除有相應利息或股利之扣繳稅款外,資金退出大陸需時較長,效率較低。依據法規還有減少註冊資本的撤資方式,惟在實務中,外商投資主管部門(當地商務局或外經委)出於對地方經濟貢獻度的考量,往往傾向對希望撤資的企業進行「挽留」,實際減資申請獲得批准的難度較大。倘若管理階層經評估後決定割愛,從大陸事業中徹底退出,則還可選擇註銷清算當地公司,或者以轉讓當地公司股份的方式進行撤資。
「註銷難」是困擾大陸外資企業多年的普遍性問題。作為外資企業的台商企業提出註銷申請時,必須向當地政府各主管部門(例如商務局、海關、稅務局、外匯管理局、勞動局、環保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分別申請,所需時間因各部門審核要求各異而極難把握,實務中往往花費數月乃至數年。此外,不同政府部門在辦理手續所需資料甚至可能存在牴牾,因此與主管部門協調並獲取主管部門的支持與協助,對於能否順利推進註銷顯得尤為重要。
註銷手續中,海關註銷及稅務註銷是重點及難點。企業提出註銷申請時,海關及稅務局可能會對企業過去的納稅合規情況展開調查。對於業務涵蓋進出口的企業,尤其是從事保稅加工貿易的,海關會特別關注保稅材料的日常管理。稅務局則會重點檢查企業過去3年各項稅種的申報繳納情況。對於利潤率較低的企業,尤其應留意稅務局可能從移轉訂價的角度提出質疑,因而受到特別納稅調整而課徵企業所得稅的風險。若最終定讞存在短報漏報稅金情況,企業除補繳稅款外,還可能面臨被課高額滯納金與罰款的風險。
員工解約安置需謹慎
企業註銷時,員工的解約與安置是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如果短時間內解僱大量員工,可能引起當地勞動主管部門的關注與介入。一旦因解約補償等事宜發生勞資糾紛,容易引起罷工等群體性事件,不但後續法律事務冗繁,對於集團公司聲譽及品牌形象也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轉讓股份能較快離場
另外,還需要特別關注所持土地之處置。台商如果擁有土地,有的是早期通過當地政府土地劃撥的方式,無償或以較低的價格取得,也有的是通過「招、拍、掛」方式,從第三方手中按市場價格購買取得。土地不同的取得方式,以及公司對於該土地後續利用的計畫等,都將影響台商選擇處置土地的方式。而不同的土地處置方式,相應的難易度及稅負成本也大相徑庭。
與直接註銷相對應,台商還可通過轉讓公司股份,較快套現離場。轉讓股份的方法一方面免去繁雜的註銷申請等法務手續,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必須面對的問題。
首先,股份轉讓方需要找到合適的買家,合適的「接盤俠」通常可遇而不可求。其次,即使台商能夠通過轉讓大陸境外母公司的方式進行轉讓,只要涉及轉讓中國境內資產,即可能需要就中國境內的資本增值繳納所得稅。最後,公司還需要留意股份對價的收取。在大陸外匯管制的條件下,台商宜採用便捷且符合集團未來營運實際需求的方式收取股份對價。
近兩年來,大陸政府希望推進投資便利化以改善營商環境,企業辦理註銷的審核環節確實在簡化,所需資料也在減少。不少地區主管官員對於企業註銷、資金匯出的申請,與過去相比持較為開放的態度。我們留意到,在個別地區外資企業減資也出現了成功案例。同時,因管理制度的改革,大陸對於外匯管理也愈加放寬,實務手續也已有一定程度的簡化,為台商跨境調配資金增加了可行性。
撤資的課題繁多複雜
另一方面,台商也必須留意,因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大陸中央政府提出「穩外資」、「保居民就業」等新的政策要求,可能影響地方政府官員未來對外資企業申請註銷、撤資的態度。
撤資事項茲事體大,面臨的課題繁多複雜。涉及的台商宜盡早計畫並做全盤考量。即使中國事業最終不得不面臨調整,也能順利體面退場。
(文/林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