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3・旺報-專家觀點

2020-07-13・旺報-專家觀點
亞洲金融中心仍非香港莫屬

開放外資 另一個中國夢吸引全球資本

6月18日,大陸電商巨擘京東集團於香港上市,因疫情於北京舉行「雲敲鑼」儀式。 (新華社資料照片)
6月18日,大陸電商巨擘京東集團於香港上市,因疫情於北京舉行「雲敲鑼」儀式。
(新華社資料照片)

打從去年香港的反送中遊行開始,全球就興起了一股討論香港金融中心何去何從的熱潮,我看見某些城市迫不及待的摩拳擦掌,彷彿等著香港東方明珠的燈火熄滅,就可以一口氣把金融中心的招牌奪回自己家裡,尤其在香港國安法宣布後,這個話題更是點燃了整個台灣的產官學各界,有人說國安法為香港的一國兩制送了終,有人討論著是東京、新加坡、首爾還是倫敦有可能取代香港,最口沫橫飛的莫過於台灣是不是可以趁勢崛起一嘗亞洲金融中心的夙願。

我覺得夢想總是美好,但現實肯定骨感,亞洲金融中心的光芒仍然炫目,台灣如果能夠一嘗所願,我滿心祝願。但香港是不是已經注定與金融中心失之交臂,我卻不以為然。我覺得它正在以另外一個中國故事整軍經武,重新擦亮著香港金融中心的下十年。

台灣觀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是什麼要素可以塑造出一個金融中心?有人會說那是一個雄厚的資本流動池、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較低的稅率和良好的基礎設施。香港國安法頒布後,更多人則說對法治的信心和言論的自由更重要。這是5月28日大陸頒布新的香港國家安全法後,最多人拿來質疑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說法。
我從來不覺得國安法的頒布是大陸的一時衝動,北京當局肯定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否則前幾年不會在跨境數位支付系統這麼用力的推動,更不會這麼積極的想讓大陸人民銀行數位化貨幣成行以及准許紅籌企業的回港第二次上市。

 

三路體檢香港金融中心

當然,你還是可以通過三條路徑評估香港金融中心的健康狀況:一是大陸會如何實施這個新的國安法,例如是交由獨立的法官還是由與北京有特殊淵源的法官來執行?第二是美國是不是會開始針對香港的美元支付系統展開行動,那會是引起金融恐慌的危險舉動。最後是大陸會不會試圖對香港的獨立機構進行收編,這包括了香港的法院、金融管理局和所謂的清算會計體制。
但這些觀察重點仍然有所誤讀金融中心的內含意義,也忘記了這個世界的瞬息萬變,以及資本市場的存在意義。

改革開放造就今天香港

資本市場的真正內涵在於你能不能提供一個讓資本齊聚追逐獲利項目的平台。確實,香港,這個在1997年還只是一個貿易轉口港的所在地,隨著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得到了與時俱進的滋養,並成為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亞洲金融中心。
如今的香港不但資本市場規模已經是2000年的9倍,它還醞釀成熟了許多新的金融技巧,諸如如何出售衍生產品、怎麼打造私人銀行、怎麼推動金融科技和保險產業。這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全球資本競相追逐著改革開放的中國夢。

金融改革可望再次發力

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最為人詬病的莫過於大陸一直不大鬆綁的金融市場。雖然中美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各種脫鉤說法甚囂塵上,但隨著紓困QE資金泛濫造成的資產荒現象,金融市場對外資開放明顯成了大陸當局維穩香港金融中心的絕招,要知道大陸金融服務市場的規模如今已經高達47兆美元,但外資在大陸市場的大部分領域仍然微不足道,例如只占銀行資產的2%以及保險市場的6%。

中美金融完全沒有脫鉤

大陸金融開放的磁吸效應目前為止成效卓越,Goldman Sachs在3月分決定提高其在合資的高盛高華證券股權到51%;Morgan Stanley也跟著將其摩根華鑫證券的所有權增至51%;JP Morgan更在6月獲批了外資獨資的期貨執照;American Express跟著成了第一家通過合資開展信用卡業務的外資;標普全球和惠譽(Fitch)則陸續被批准對中國在岸發行人進行評級。 外資持有大陸股票和債券的數量更是穩定成長,到2020年第一季已達4.2兆元人民幣。而位於美國的MSCI則乘勝追擊增加了大陸上市公司在其指數中的比重。

香港正在重新擦亮招牌

所以,我認為香港國安法確實有可能讓香港有所折損,但不至於讓其光環盡失。資本永遠在逐利,特別是在紓困造就的滿坑滿谷資金都在尋求獲利窪地的今天,更別說想與中國開展業務的企業仍然繁不勝數。
對香港來說,它確實會因為國安法而失去一些原本的經濟利益,但只要大陸資本市場的改革成功推進,只要大陸政府有辦法讓全球資本相信投資大陸就可以賺錢,香港仍有可能憑借另外一個中國夢吸引全球資本穩住其亞洲金融中心不可取代的位置。

上海金庫創投管理合夥人丁學文。 (丁學文提供)
上海金庫創投管理合夥人丁學文。
(丁學文提供)

(丁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