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旺報-連線報導

2020-09-03・旺報-連線報導
台商另闢產業鏈 東協是首選

基建落後 語言不通 勞資爭議挑戰大

2018年起中美貿戰越演越烈,再加上新冠疫情衝擊,台商在大陸以外再建產業鏈已是勢在必行,而在諸多國家中,與兩岸距離最近、區域經濟整合完整、人力比大陸充足、工資比大陸便宜的東協各國,就成為台商的首選。

全球經濟在疫擊下嚴重衰退,在這種情勢下,東協的經濟表現顯得格外耀眼。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恐衰退4.9%,而東協五國(星、馬、泰、菲、印尼)只衰退2%;特別是防疫有成的越南,今年經濟還要成長2.7%。

▲連展投資控股總經理陳鴻儀跑遍東協各國考察投資環境,最後選擇寮國而非越南設廠,主要是因為寮國的人工和電力便宜又充足。(記者宋秉忠攝)
▲連展投資控股總經理陳鴻儀跑遍東協各國考察投資環境,最後選擇寮國而非越南設廠,主要是因為寮國的人工和電力便宜又充足。(記者宋秉忠攝)

第6大經濟體 外商搶進

過去發展相對落後的東協為何在近10年日益受到外資青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區域整合逐漸成形,已經形成經濟規模,不管作為生產基地或是市場,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

就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兩大區域自貿協定為例,同心圓都有東協國家;因此,自2013年RCEP首輪談判啟動以來,外資即不斷加碼投資東協,緬甸2019年的外商直接投資比2013年成長近2倍,越南成長75%。放諸世界,都可謂之「奇蹟」。

綜合統計數字,東協已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世界第三大市場、整體GDP達到2.5兆美元;去年經濟成長率4.8%(全球是1.7%),成長速度領先;6.6億人口,僅次於大陸和印度,人口紅利可期;最重要的是,東協已有3.6億的網路使用者,去年網路覆蓋率已達55%,且近9成是透過手機上網。所以,相比印度、非洲,東協的基礎建設、商業條件更成熟,更適合外商投資。

各國人均GDP 差異大

不過,就像跑遍東協考察投資環境的連展投資控股總經理陳鴻儀說的,東協各國的發展程度差距很大,台商要根據自己的產業特性選擇投資地。按陳鴻儀的分類,東協國家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領先」群,人均GDP在7千至6萬美元之間,當地消費者追求價值與體驗,市場直接對接歐美日韓,像星、泰、馬、汶萊;第二類是「起飛」群,人均GDP在3千美元左右,類似台灣70至80年代,中產階級興起,消費力開始提升,像印尼、菲、越;第三類是「崛起」群,人均GDP在1500美元左右,市場仍未透明開放,投資要考慮當地的政治、法規等非經濟因素,如寮、柬、緬。

▲由僑委會主辦的「台商海外投資的挑戰與對策論壇」2日在台北舉行,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出席並致詞。(記者宋秉忠攝)
▲由僑委會主辦的「台商海外投資的挑戰與對策論壇」2日在台北舉行,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出席並致詞。(記者宋秉忠攝)

越南是台外商最熱衷的投資地,首先它最靠近大陸,可以就近供應,因此包括日韓台的電子廠都集中到北越河內,像三星已在當地建立最大的手機廠;但陳鴻儀近2年多次考察河內卻有另類體驗,就供應鏈完整性而言,河內有點像昆山,但旺季一到,各個工廠就開始搶人、互挖,員工跳來跳去,結果當地工資平均每年漲10%,預估5年後,工資水平就會追平大陸,而且還會缺工。

所以,陳鴻儀考察自己的企業特性,最後選擇寮國設廠,因為他要的是生產出口,需要充足的勞力,並不需要當地市場;其次,寮國地處內陸,但與泰國一水相隔,貨物經由泰國中轉很方便;寮國電力不但自足,還能輸出,而緬甸卻缺電。

童振源建台商平台

由於台灣暫無法加入RCEP或CPTPP,台商只能到東協投資設廠規避關稅障礙,但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協助。對此,剛從駐泰代理轉任僑委會委員長的童振源深有同感,他表示,在這一波疫情下,「在地化取代全球化」的產業趨勢快速形成,在泰國時就經常收到台商有關到泰國設廠的諮詢,而且交談中都可以感受到台商的急迫
感。

因此,6月一回台就任,童振源就根據泰國的經驗,迅速組建世界台商交流平台,其中包括技術支援、人才培訓等領域,並立即公布於網上,方便台商使用;在得知不少台商「滯留」台灣後,他又多次組建產業考察團到各地考察,協助台商尋找商機。

2日,僑委會還特別舉辦「台商海外投資的挑戰與對策論壇」,邀請產經學界重量級人士演講、座談,協助僑台商因應當前投資挑戰及提升企業競爭力。

(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