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商坦言,在拜登勝選有望緩和中美關稅、貿易戰,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定,原本台灣政府鼓勵台商返台投資政策勢必會大打折扣;台商會更傾向繼續留在大陸甚至增加在大陸投資,又或者加速將部分產能轉移到東協等RCEP區域。
不過,會計師也提醒,RCEP簽署後,大陸台商轉進東協布局也應提前做好稅務管理。
為降低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風險,不少跨國企業以及台商此前已尋求「中國+1」的發展模式,即在大陸以外增設生產基地。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在RCEP整合原產地規則後,企業料更積極利用「中國+1」等戰略;瑞銀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認為,RCEP的形成或觸發地區供應鏈的進一步調整,包括產能進一步搬出中國、搬至東協國家。
中美兩大市場陣營成形
瑞銀指出,RCEP的潛力巨大,15個成員國覆蓋了全球人口、出口及經濟體量各約30%,對實現多邊主義及推動自由貿易等具有重大的意義;協定由20個章節及4個市場准入承諾部分組成,被視為區域內經貿規則的「整合器」;此外,RCEP是以大陸為核心的區域貿易集團,符合大陸確保國內供應鏈穩定的利益,同時利於其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服務會計師段士良表示,RCEP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除將深化區內產業鏈的結合,也將以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透明化,加速區域內經貿規則的優化和整合;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將超過90%。至此,中美兩大市場陣營將逐步形成。
兩頭在外貿易模式生變
段士良指出,大陸近20年快速發展製造工藝,已開始將勞力密集、資本支出大但附加價值較低或高汙染的行業移到東協各國,再透過自身龐大的內需市場,將RCEP各國生產產品進口回大陸銷售;過往部分台商在大陸常見的兩頭在外貿易模式(即關鍵原材料進口,在大陸加工後產品外銷),近年也隨大陸成為世界市場而出現改變,也就是將低階製程移至境外,產品出售至海外或大陸市場,而保留高階製程或研發在大陸,這種模式對無根台商又更明顯。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會計師徐丞毅補充,雖然部分台商也開始布局大陸內需市場,不過所經營的業態大多還是屬於B2B(企業對企業),對接的是大陸的新零售公司,自身在產品營銷上可能還是受制於新零售企業;於是,有些台商形成在大陸保留高階技術生產,並將部分技術透過外派陸幹指導方式轉移給RCEP生產製造廠,RCEP製造廠生產後回銷給大陸廠或大陸貿易公司的商業模式。
從其價值鏈觀之,較具附加價值的生產技術及內銷客戶均來自於大陸,這也是近期徐丞毅與大陸稅局交流的心得,即大陸稅局在轉讓定價的關注重心將逐漸放在大陸公司自身開發的工藝技術是否外流,以及大陸對外國產品的消費信心是否旺盛。
另外,由於東協一些國家為了招商引資,複製大陸以前的模式,在各自的經濟開發區紛紛推出稅收優惠政策,部分台商便將更多的利潤配置在東協諸國,大陸的工廠反而處於獲利下降的狀況。
台商應做好稅務規畫
徐丞毅表示,大陸稅務機關未來可能透過個人所得稅申報系統的整合,更大程度地掌握外派陸幹的薪資支付狀況,並針對技術移轉的情況重新定性交易,透過利潤分割法的方式,將前述價值鏈的利潤重新配置。
徐丞毅建議,產線外移的大陸台商應重新檢視自身價值鏈的主要價值創造因素,書面化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活動,並評估能否申請適用當地的租稅優惠,而對於利潤配置與價值鏈不配比的部分,也應該盡早進行調整;此外,對於陸幹的派遣,也須及早做好相關的社保、薪資安排的稅務規畫,如此才能及早因應這場正在進行中的變局。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