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近日發出新聞稿指出「台灣不缺電」,甚至對學者的擔憂指稱「星座老師還沒分析運勢,就先展開缺電攻勢」,稱去年備轉容量率達標,但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去年1月至11月總發電量為2583.9億度,較前一年同期減少73億度,主要為去年經濟狀況不佳、用電量大幅下降,經濟部的說法是犠牲經濟成長,呼籲應務實面對,今年恐怕會缺電。
葉宗洸說,台電每日備轉容量率僅反應中午供電最充裕的時刻,但目前在光電歸零後的傍晚才是供電吃緊的時刻,去年也發生過數次燈號逼近供電警戒橘燈的6%,7月21日夜間甚至出現備轉容量率僅剩3%的險境,除非政府冀望未來經濟不成長,否則核三除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未完工,「缺電勢必發生」。
「台灣能源轉型有缺電等問題」,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2022年時再生能源占比僅8.3%,要在2025年達到20%的目標是「不可能的任務」,且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外推方案要再延宕2.5年,且大潭9號機不可能在今年上線商轉,預估今年的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僅有1.2%,夜尖峰時段的備轉容量率為-0.6%,面臨缺電危機。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李敏說,目前世界最大的危機為氣候變遷,且產品的競爭力與碳足跡習習相關,但我國電力排碳係數較主要競爭國的韓國來的高,未來出口產品競爭力勢必不如韓國,如果核一至核三延役、核四商轉,預估可降低每度電162克的碳排,且近年烏俄戰事後燃煤成本上漲120%、燃氣增加80%,但核能僅增加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