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蘆筍種植面積高,還曾是蘆筍罐頭出口大國,但因蘆筍種植麻煩加上貿易自由化等影響,栽種面積大減;近來因精緻農業發展等因素,嘉義縣蘆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81.97公頃成長到2019年的95.85公頃,其中又以溪口鄉增加6公頃為最多。溪口鄉農業課長張景涵說,因引進新品種加上價格穩定,吸引不少農民嘗試。
口感較甜 表皮有光澤
張景涵除是公所課長外,本身也是青農,2016年開始試種經濟價值高的「紫色蘆筍」,以設施栽培的方式並找到適合的品種;過去溪口鄉種植的農民不多,經過推廣,目前已有近3公頃的面積。張景涵說,因蘆筍怕水,需要乾一點的氣候,今年受到乾旱影響,儘管產量掉約3成,但品質提升許多,吃起來較甜,纖維也較少,表皮的光澤感更明顯。
品質高 每公斤約300元
過去台灣蘆筍多以露天栽培為主,但近年來因氣候異常加上設施農業發展,開始有農民採用溫室栽培。張景涵說,高級餐廳使用的蘆筍多從國外進口,每公斤2000元上下,因此想在台灣種出媲美歐洲的高品質蘆筍,得朝向精緻化農業發展,今年還種出7根就重達1公斤的巨無霸紫色蘆筍,目前已有多家大飯店與張景涵接洽,使用台灣產的高品質蘆筍作為食材。
溪口鄉的紫色蘆筍品質高,張景涵表示,光是送到北農拍賣,每公斤平均都有300多元,且經常前15名的高價都是在溪口鄉,直徑2.5公分以上的巨無霸紫色蘆筍,每公斤可賣到550元到800元,有露天栽種約2分地的農民,從上月20日到這個月20日為止,在北農的交易價近20萬元,收入十分不錯。
過去種植白蘆筍需天未亮就起床採收,紫蘆筍及綠蘆筍則不用,因此這兩種蘆筍的種植面積都提升。張景涵指出,今年農民都種得很有心得,加上收入穩定,預計明年種植面積會再增加。
(中國時報/張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