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0・中時-專題報導

2019-03-10・中時-專題報導
ㄆㄨㄣ新經濟學②一根香蕉皮 可點亮燈泡半小時

發展生質能 因緣到了

台灣每年生產逾250萬噸廚餘,加計豬糞尿等其他有機廢水,可以轉換為沼氣發電,解決部分缺電問題。別小看廚餘發電的威力,一根香蕉皮發電可以點亮燈泡半小時。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文卿表示,未來若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正是發展廚餘發電的好時機,政府應做好長遠規畫,發展生質能。

德國最大循環經濟執行機構瑞曼迪斯台灣區總經理戴英傑指出,德國在2002年曾發生豬口蹄疫,為防止未來再度爆發豬瘟等疫情,德國政府宣佈自2005年起禁止以廚餘餵豬,從此以後,德國豬改吃飼料。德國政府以政策鼓勵民間以廚餘、動物糞尿等發展沼氣發電,迄今德國有高達8600座沼氣發電廠。

戴英傑指出,風力或太陽能有先天的時間限制,沼氣發電則非常穩定,只要廚餘與有機廢水等來源持續供應,可以24小時源源不絕發電,在德國通常作為與風力或太陽能互補的再生能源。廚餘轉化為沼氣發電,完全由自動化設備進行,由於沼氣發電廠的厭氧消化設備是密閉式建築,可避免臭味外洩。

台灣發展沼氣發電,面臨許多挑戰,民眾排斥廚餘、豬糞尿臭味是一大阻力。依據陳文卿的推估,全台一年生產的廚餘加上其他有機廢水,可以產生的電力可供20萬家戶使用。如今為防範非洲豬瘟,未來可能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陳文卿認為,「時機來了,政府應做好發展生質能的長遠規畫,將廚餘用於轉化為沼氣發電。」

「泥土的味道有人聞起來香,有人聞起來臭。」退休後從事堆肥製作、教學的孫書麟,目前擔任廚餘堆肥資源化發展協會理事長。他說,許多民眾害怕堆肥臭味,避之惟恐不及,這是技術與經驗的問題,好的堆肥製作過程屬於大自然發酵分解的過程,廚餘經過3個月完成發酵後,回歸泥土的香味。

 田間淘汰的地瓜、馬鈴薯等農產品也能蒸煮飼豬,雲林縣府認定不是廚餘。這些廢棄農產品也能作為生質能的重要原料。(許素惠攝)

田間淘汰的地瓜、馬鈴薯等農產品也能蒸煮飼豬,雲林縣府認定不是廚餘。這些廢棄農產品也能作為生質能的重要原料。(許素惠攝)

孫書麟指出,廚餘如果摻了許多雜質,發酵不完全,可能產生臭味,因此正確製作過程非常重要。首先,廚餘要先過瀘水分,剔除紙張、塑膠、金屬等五花八門雜質;其次,把大塊廚餘弄碎,以利分解;接著,加入木屑、稻殼、樹枝等進入初熟發酵期,大約2周;再來是後熟階段,混合落葉放置約2至3個月,最後就完成了。

每次到公園散步,孫書麟看到清潔人員辛苦地掃除滿地落葉,最後送去焚化爐燒掉,非常可惜。他說,這些落葉是製作堆肥的好材料,應該建立一個管道讓附近學校或社區用於製作堆肥。

(中國時報/謝錦芳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