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中時-專題報導

2018-04-01・中時-專題報導
尋回初衷 敖幼祥燃燒漫畫魂

經典《烏龍院》風靡兩岸

灣的軟實力,在中國大陸一鳴驚人。風靡兩岸的敖幼祥漫畫《烏龍院》,30年前創下數百萬冊銷售量,30年後再度改編成動畫,在網路平台播出,單月即累積5千多萬的點閱數, 人氣破表。

30年來,敖幼祥的筆從未停過,腳步也未曾歇過,不但在大陸耕耘10年,深入了解對岸市場;在台灣,更開創「漫畫巴士」,駛向後山花東,在偏鄉教小朋友畫漫畫,持續為在地的軟實力扎根。

成功哲學 永遠不怕嘗試

這位身高190、談吐斯文的漫畫大師,在面對新媒體並跨出第一步的同時,卻像個孩子一樣說:「其實我有點緊張!」這就是敖幼祥,永遠不怕失敗,永遠不怕嘗試,永遠都和那個翻著漫畫的熱血少年同在。本報特別專訪敖幼祥,談他的創作心路,以及成功哲學。

問:你的漫畫路怎麼開始的?

答:我是個超愛冒險的人,膽子比心臟還強。那個年代,學校禁止看漫畫,更別說畫漫畫。我小時候是個藥罐子,患有氣喘,常請病假,也不能上體育課,剛好有許多塗鴉的時間,四年級就完成《我的老師是女鬼》,全班搶著看,結果被女導師抓到,她不但看了,還對號入座,當場把這本漫畫撕個粉碎。那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可惜現在看不到了。
我人高馬大,又愛出頭,讀中國海專時帶頭打群架,校方表示只要有一個人自願退學,就能了事,我強出頭,一個人把事情扛下來。為了避免家人操心,我一個人搬出來獨立生活,晚上念復興商工補校,白天在動畫公司工作,那時才17歲,沒想到這一畫,筆就沒停下來過。

報紙連載 作品迅速走紅

問:談談你的代表作《烏龍院》。

答:那時港劇《楚留香》大紅,《中國時報》編輯建議我畫功夫喜劇,於是我畫了《烏龍院》,每天連載。每天都要想一個新故事很累,很怕開天窗,後來我開始抓到訣竅,先想一個大的故事架構,一天只畫其中的一小段,畫起來就不會那麼累。
當年報紙一天印量有幾百萬份,全台灣幾乎每個人都看得到,生活中的娛樂不多,漫畫就漸漸紅起來,也出了書,甚至到日本連載。報社當時也辦「漫畫擂台」比賽,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漫畫家。80年代可說是台灣漫畫的黃金年代。

帶筆登陸 作品再度火熱

問:你是如何進入大陸市場?

答: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開始對台灣漫畫有興趣,第一個在大陸出書的是蔡志忠,再來是朱德庸,我是第三個。剛開始先是授權給大陸公司出版,2001年,我決定搬到廣州,成立工作室,培養了幾位助手,畫新的《烏龍院》漫畫連載,也推出月刊、週刊,讓助手們可以發表作品。

《烏龍院》打開了中國新漫畫的時代,不只是漫畫的風格,還包含行銷策略都有創舉。例如在書店賣的是一般正常書大小的漫畫,但在路邊的書報攤,賣的是印成一半大小的口袋書,一本大約兩元人民幣,這一招使漫畫迅速在小朋友之間流行起來。

隱居花蓮 找回畫畫初衷

問:為何想要推動「漫畫巴士」?

答:《烏龍院》爆紅之後,連載、改拍動畫,各種邀約都來,外人看來非常風光,但有10多年時間,每天過著應酬喝酒的日子,隔天到工作室,頭還昏昏沉沉,馬上就要作畫,修改畫稿,工作量非常大,更沒時間陪家人,感覺創作的熱情一點一滴消失。那是我創作生涯最灰暗的時期。

1990年,我一個人到花蓮豐濱鄉靜浦村的海邊,住在廢棄的林務局調查站,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沒有電話、電視的干擾,打算把自己整個人放空,重新來過。就這樣過了兩年隱居的日子。這是我跟花蓮的緣分,是花蓮救了我。

2009年,我將生活重心移回台灣,2014年開始推動漫畫巴士計畫,把漫畫教育的種子在各個角落扎根。先從花蓮開始,未來希望能在全台灣巡迴。
現在也推了許多年,感覺又找回當初那個愛看漫畫、愛畫漫畫的小孩。

(中國時報/許文貞)

 

 

 敖幼祥買下一台小巴,改造成《烏龍院》角色造型的「漫畫巴士」,4年來深入走訪花蓮、台東偏鄉國小教漫畫。(本報資料照片)

敖幼祥買下一台小巴,改造成《烏龍院》角色造型的「漫畫巴士」,4年來深入走訪花蓮、台東偏鄉國小教漫畫。(本報資料照片)

改善台灣漫畫困境

 堅持扎根教育 開著漫巴下鄉去

從2014年起,敖幼祥每年都會開著「漫畫巴士」,下鄉教小朋友畫漫畫,4年來深入花蓮、台東偏鄉,跑了近30所國小。

「沒有人天生就會畫畫的,都是從學習開始。」放下大漫畫家的光環,敖幼祥像個大哥哥一般,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好像喔!」「哈哈!老師那是死掉的表情嗎?」小朋友活潑好動,七嘴八舌,敖幼祥耐心教著,完全沒有架子。

敖幼祥17歲進入動畫界,24歲開始畫漫畫,投入動漫產業長達40多年,出版過180本漫畫,2014年獲得金漫獎特別貢獻獎。他以《烏龍院》在80年代台灣竄紅,90年代紅到大陸,一直走在兩岸漫畫產業的浪尖,他卻謙稱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敖幼祥說,台灣漫畫界曾遇到許多難關,像是1970年代的審查制度,幾乎讓漫畫家陷入長達10年的黑暗期,但是1980年代卻又冒出一堆漫畫家,有鄭問《刺客列傳》取材歷史的寫實風、朱德庸《雙響炮》的諷刺幽默,年輕漫畫家闖出一片天,感覺百家爭鳴,很有希望。

「可惜90年代後,台灣許多漫畫出版社只想買日本漫畫版權,不再花錢培養漫畫家,甚至只花3年時間就出完日本30年的漫畫作品。台灣漫畫家失去發表空間,逐漸式微。我怎麼想都覺得現在年輕的台灣漫畫家太辛苦,要怎麼一邊創作,又要維持生計?」

很多人看到敖幼祥兩岸都吃得開,急著找他為台灣漫畫開出靈丹妙藥,他卻堅持要先從扎根教育做起,因此才有「漫畫巴士」的計畫。

「這就像在地上撒種籽,有多少、最後能長出來不一定,但沒撒,一定什麼都長不出來。」

敖幼祥表示,中國大陸市場大,資金也多,但網路和盜版漫畫盛行,不少漫畫家為了吸睛,走美型、獵奇等風格,無法長期經營故事,或培養個人風格。

「台灣漫畫家如果有適合的機會,就去試試看吧,只要你準備好了。」

(中國時報/許文貞)

 

敖幼祥買下一台小巴,改造成《烏龍院》角色造型的「漫畫巴士」,4年來深入走訪花蓮、台東偏鄉國小教漫畫。(本報資料照片)
敖幼祥的「漫畫巴士」,4年來深入走訪花蓮、台東偏鄉國小教漫畫。(本報資料照片)

 

採訪側記

義氣大師兄 要帶年輕人闖世界

在漫畫圈,許多人稱他「大師兄」,敖幼祥一如他筆下《烏龍院》裡的大師兄,熱血、講義氣,但私底下的他卻沉默寡言,像個樸實的居家男。

敖幼祥在花蓮的家,牆上掛著兩幅壓克力畫,其中一幅畫是2013年的作品,由一條又一條的灰色橫線組成,像抽像畫,「這些線條就像是我至今畫過的所有漫畫原稿,我太太說我當時就像神經病一樣,每天起來,就站在畫布前面一直畫橫線。」

另一幅《漫畫先生的一天》,描繪漫畫家百般苦思後靈光乍現的過程,「漫畫家就是這樣,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創作,絞盡腦汁努力思考,不停走來走去、坐立不安,甚至對牆壁又踢又搥又撞,一片肝腦塗地之後,在最後的一剎那,靈光乍現,畫下一個笑臉。」

2014年,敖幼祥畫完《烏龍院》系列的長篇《活寶傳奇》,結束廣州的工作室,搬回台灣定居,剛開始很不習慣,每天空出的大量時間,開始畫壓克力畫。

近來則是一邊忙動畫工作,每天還撥時間在庭院裡種菜,也燒的一手好菜,和太太兩人都有丙級廚師證照。

從絢爛回歸平淡,敖幼祥甘之如飴,但談到漫畫,卻依然熱情如火,近年因為白內障開刀,因為畏光,平時必須帶著灰色鏡片的眼鏡,卻仍澆不息他對漫畫的熱情。

「我還要成立基金會,培養專屬漫畫家,漫畫家可以專心創作,然後協助媒合大陸那邊的動漫資源。」敖幼祥的下一步,是活用20多年來大陸市場的經驗和人脈,協助年輕的台灣漫畫家走上世界舞台。這樣的大師兄,讓人欽佩,也讓人期待。

(中國時報/許文貞)

 

  • 策畫:謝錦芳、許文貞
  • 執筆:許文貞
  • 攝影:趙雙傑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