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中時-專題報導

2018-10-15・中時-專題報導
搞定尖峰200小時 缺電迎刃而解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診斷台灣用電

內企業界對缺電問題憂心忡忡,能源專家、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時指出,「台灣用電問題主要在尖峰時刻,1年8000多個小時,只有不到200小時的負載較高,各方共同努力,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

劉文雄自台大電機系畢業後赴美取得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及資訊工程博士,35年來在美國主要從事能源、電力及系 統分析領域。自4月上任工研院院長以來,積極診斷台灣的用電問題。以下是專訪摘要。

父親影響 鑽研能源電力

問:您在美國主要從事能源、電力業,當初什麼機緣踏入這個領域?

答:我父親學的是電力工程,在台電工作,小時候常去台電在和平東路舊大樓做功課,耳濡目染之下,對電力產生興趣。大學時,很多人選擇半導體、軟體,我選擇較冷門的電力系統,主要受父親影響。到了美國,我的指導老師是來自台灣的吳復立教授,在他的影響下,我對能源、系統分析更加專注。

抓住機會 投入智慧電網

問:您在美國創辦Nexant顧問公司,請談談在什麼情況下創業?

答:我曾在美國太平洋電力及天然氣公司(PG&E)做過一陣子,也在貝泰(Bechtel)工程公司擔任顧問,2000年時加州電力自由化,有許多商機,我和同事共同創立Nexant公司,這家公司是從貝泰研發部門獨立出來。

2009年時,因應金融海嘯,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大舉擴張財政振興經濟,將智慧電網納入主要項目,電力產業這個冷門突然間成為鎂光燈焦點,這是一個轉機,讓我決定抓住機會創業。

唐詩三百首有一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我的座右銘。我常勸年輕人,看到機會不要放過,看到喜歡的女孩,趕快追,不要等到她變成別人的老婆,再來怨嘆。(笑)

問:台灣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工研院可以貢獻什麼?

答:工研院綠能所對能源轉型在技術、策略方面都可提供協助。這段期間,我發現人人關心能源轉型,但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讓我很憂慮,因此決定成立「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直屬院長室,結合工研院綠能所、學術界與產業界代表,成立一個平台,提供大家正確資訊,定期舉辦論壇與研討會,讓各界進一步了解能源轉型。

電力系統人人有責,從發電、送電到用電的過程,不是只有台電或能源局說了算,廠商、民眾都要支持,都有責任。工研院則是從技術面來找解方。

有無缺電 要看如何用電

問:企業界質疑2025非核家園目標達不到,對台灣缺電問題憂心忡忡,你的看法呢?

答:台灣的問題主要在尖峰時間,1年8000多個小時,只有不到200小時的負載較高,各方共同努力,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我希望以正面思維,協助找出解方。

企業界對缺電、能源轉型有疑慮,可能是缺乏完整資訊,相關單位有義務提供充分完整資訊。舉個例子,「有沒有缺錢,這要看你如何用錢?有沒有缺電 ,這要看你如何用電?」台灣的能源99%靠進口,但我們可以發現,走在路上,商家的冷氣不斷吹出來,這就是浪費,但許多人都沒注意。

三大期許 大力推動改革

問:上任半年來,您最大挑戰為何?最想推動的改革?

答:我對工研院有三大期許,首先,研發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其次,扮演學校與產業、台灣與國際之間的橋梁,有些研究美國已經有,台灣要站在既有的基礎上發展;第三,配合政策願景,協助產業轉型,讓人民有感。

例如,智慧機械是台灣很強的產業,在全球排名前三大,先進國家已走向4.0,但台灣仍在2.0與3.0間徘徊,如果沒有追上國際新趨勢,我們可能被淘汰。工研院可以協助產業研發,進行數位化升級。

其次,循環經濟在歐洲、日本蓬勃發展,缺乏資源的台灣發展循環經濟,很有潛力,這是工研院大力推動的項目。

(中國時報/謝錦芳)

2025廢核 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加州雄心 2045年邁向零碳

全球領先情報資訊供應商科睿唯安IP事業群總裁 Daniel Videtto(右)頒贈「科睿唯安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由院長劉文雄(左)代表領獎。(工研院提供)
全球領先情報資訊供應商科睿唯安IP事業群總裁 Daniel Videtto(右)頒贈「科睿唯安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由院長劉文雄(左)代表領獎。(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長劉文雄在美國一待35年,主要從事電力、能源及系統分析領域。加州州長布朗9月簽署一項法案,預計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總電力50%,2045年達到零碳目標,完全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劉文雄說,「加州政府決定不再蓋傳統電廠,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加州能,台灣為何不能 ?」

劉文雄對於加州能源轉型過程非常熟悉,曾為加州電力公司設計智慧電網策略,也曾為一家日本企業規畫太陽能及儲能計畫,分析出具有誘因的方案。他說,顧問的工作就是幫客戶找答案,解決問題。

南加州愛迪生公司 (SCE)在聖歐洛菲的一座大型核電廠(SONGS),可供應140萬戶家庭用電,方圓80公里以內住著800萬人。劉文雄說,這座核電廠於2012年進行維修,那年夏天尖峰用電時刻有段危險期,南加州愛迪生公司運用各種方法度過用電危險期,當年底準備重啟核電廠時,民眾不斷示威抗議。由於每拖延一個月,對公司營運造成損失,於是南加州愛迪生公司斷然決定關廠停損。另外,太平洋電力及天然氣公司(PG&E)也宣布,所屬核電廠將在2025年除役,這是加州最後一座核電廠,於是,加州將在2025年在不再蓋傳統電廠下,達到完全廢核。

加州經濟規模全球第5大,矽谷聚集全球最活躍的創業家,在能源產業發展上也求新求變。劉文雄指出,加州政府宣布未來不再興建傳統電廠,對於電力的需求,主要從發展再生能源、節約能源、需量反應等方面來努力。

許多人會質疑,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加州怎麼可能決定未來不再蓋電廠?劉文雄表示,要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必須用創新的方法來解決電力需求。

加州廢核之後,能否在2045年達成零碳的目標?劉文雄表示,「加州究竟能不能做到,目前沒人知道,但加州政府與民眾一起展現了強力的決心。」

在台灣,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引發企業界疑慮,劉文雄認為,能源轉型必須政府、企業與全民建立共識一起努力,而這樣的共識要建立在充分且正確的資訊上。工研院未來將充分提供各界正確的能源與電力資訊。

(中國時報/謝錦芳)

劉文雄的生活節能小撇步
劉文雄的生活節能小撇步

人物側寫

留美35載 行動派劉文雄最愛找答案

在台南出生、長大的劉文雄,赴美國深造、成家、立業,在美國35年間,最懷念的家鄉味是虱目魚。劉文雄說,台南人最會吃虱目魚,早晨從魚池撈起,可以煮虱目魚粥,魚頭煮湯,魚背可做魚丸,魚內臟可用來滷,整條魚都可以吃。在美國買不到虱目魚,因此讓他最懷念。

劉文雄應蔡政府延攬,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台擔任工研院長,從接到聘書延攬,大約一個星期就決定,原因是自己的父母親年紀大了,該是遊子返鄉的時候了。不過,他也說,人生中原來沒有這項規畫,一切都是緣分。

長年在美國,回到台灣,生活步調有變化嗎?說話簡潔有力、速度相當快的劉文雄沉思了一會兒說,「比較起來,當然加州的步調快多了。」

1983年單身赴美求學,如今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也建立自己的事業;劉文雄回顧過去在美國打拚的日子說,從個人角度看,有一個幸福家庭,很開心。在事業上,從任職電力公司、廠商、顧問公司到自己創業,每個階段都非常扎實,這樣走一遭,非常值得。

在人生的發展上,劉文雄說,到美國念書,讓他大開眼界,接觸不同文化的人,了解每個人對人生有不同看法,不必強迫每個人做同樣的事。

回台半年多,劉文雄觀察,過去35年來,台灣在軟硬體各方面進步很多。他想起,早年去區公所申請文件,有時還會被罵,現在改善很多。

不過,劉文雄發現,年輕一代好像失去鬥志,父親那一輩打拚的精神,在年輕一代身上已看不到,很可惜。他說,台灣人是一個很有韌性的民族,經過大風大浪,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台灣可以再站起來,這就是台灣的精神。他很憂慮,這種台灣精神在年輕一代漸漸在消失。

劉文雄告訴自己的兒子說,你們是台灣人,血液中有奮鬥的精神。他希望未來能激發年輕人奮鬥的心。

面對問題,有人悲觀,有人樂觀。從小喜歡當顧問的劉文雄,面對不同挑戰,千方百計想找答案,而且要找出對客戶有用的答案。對於台灣錯綜複雜的產業轉型問題,信心十足的劉文雄努力找答案,準備好對症下藥。

(中國時報/謝錦芳)

劉文雄小檔案
劉文雄小檔案


  • 策畫、採訪:謝錦芳
  • 攝影:季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