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Array

2024-03-16・Array
陸電動車海外設廠 為獲市場准入

 大陸電動汽車積極出口海外,引發世界各國警戒,分析認為,陸方已轉向在歐洲、拉美和亞洲直接生產,以此獲取市場准入。同時,大陸境內電動車價格戰打得激烈,卻未激起消費者購買意願,甚至因充電不便,車主後悔買純電車的比例由3%驟增至22%。

 2022年至2023年,大陸電動汽車出口量激增,引發歐盟對其進行反補貼調查。德國之聲引述美國智庫榮鼎集團的報告提到,大陸電動汽車廠商已經意識到,純出口戰略可能會因強大的政治阻力而被排除在各國市場之外,但如果選擇直接在歐盟投資,則受到歡迎。

 譬如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宣布,將於匈牙利建廠,或可規避歐盟可能實施的反補貼稅。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去年5月訪問越南,即表達在當地生產電動汽車的意向,8月再宣布1.44億美元的擴張投資。此外,許多大陸電動車商也在墨西哥尋找投資地點,以供應美國市場。

 與此同時,大陸新能源車「內捲」加劇,但據大陸界面新聞引述顧問公司麥肯錫發布報告指,超過8成的消費者表示,價格戰對於他們的購車決策未發揮積極作用;尤其低於10萬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44萬元)車型的價格戰,甚至衍生得不償失的效果。

 儘管如此,大陸品牌市占率3年間暴增20%,價格競爭仍是搶市占率的重要手段。麥肯錫數據也顯示,48%的受訪者不願為外資品牌支付溢價,高於去年調查的43%。即便消費者願意支付溢價,僅有3%可接受高於大陸高階品牌售價的20%。

 麥肯錫的報告還發現,大陸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首次出現下滑,也就是下輛車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受訪者比例減少6個百分點,其中22%的純電動車主表示,不再考慮新能源車,此前的調查僅為3%。此外,大陸高階新能源汽車品牌尚未建立足夠的品牌忠誠度,大陸車商仍有待加強。(旺報/朱紹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