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的這首詩許多人耳熟能詳,但「龍城」究竟在哪裡?大陸與蒙古國聯合考古隊人員日前在蒙古國的合作考古有了重大進展,發現在蒙古國中部地區距今約2000年的疑似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也就是匈奴人的統治中心和重要禮制性場所遺址。
千百年來,「龍城」指的是哪裡?雖有推測和傳說卻難定論。這個龍城當然不是現在的龍城太原,因為太原被稱為「龍城」是從宋朝開始,當時宋氏朝廷認為太原為蟠龍中心,常有帝王出現,故稱之為「龍城」。事實上,漢朝時匈奴的著名城堡叫「龍城」,是因匈奴族在龍城祭祀龍神而得名。《史記》中記載漢武帝時期漢朝與匈奴曾在龍城發生大戰。
特殊紅土夯成
大陸內蒙古博物院與蒙古國遊牧文化研究國際學院考古人員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蒙古國後杭愛省匈奴時期和日門塔拉三連城址進行第五次考古發掘,發現大型祭祀性建築台基和環繞四周巨大的柱洞遺跡。
考察人員9日表示,這座大型祭祀性建築台基遺跡是用特殊的紅土夯築而成,建築結構為向上的二層方台,四棱體形狀。下層邊長35.8公尺,上層邊長23.5公尺,高2.75公尺。建築台基頂部平整光滑,有人類頻繁活動的踩踏面,在踩踏面上發現一具擺放整齊的羊頭、羊肢骨和匈奴時期陶器碎片。另外,在台體周圍共發現36個大型圓形柱洞,開口直徑最大1.05公尺,深達1公尺左右。
學術意義重大
清理後的土台建築外形酷似美洲瑪雅金字塔的基座,在中心土台西南側環繞4座小型建築台基,城內其他地區未發現另外建築遺跡。
「和日門塔拉三連城址為非定居生活類城址,也不具備軍事防禦功能,而是具有特殊性質與功能的匈奴時期城市遺址。」中蒙考古隊大陸領隊、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推斷,城內單一的祭祀性建築台基及祭祀品的發現,進一步印證漠北匈奴人在單于庭「龍城」進行春夏秋三季祭祀活動。因此初步推斷,蒙古國和日門塔拉三連城址,即是《史記.匈奴列傳》、《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記載的單于庭「龍城」遺址。
陳永志表示,和日門塔拉三連城址的考古發現,對於進一步研究匈奴的政治結構、社會形態及宗教禮儀制度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旺報/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