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旺報-綜合報導

2018-09-26・旺報-綜合報導
十三行博物館 記錄200年興與衰

廣州彩瓷高貴豔麗的特色,備受中外人士喜愛。(記者林誌鈺攝)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於荔灣區的廣州文化公園內,建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總建築面積達6090平方公尺,館藏文物近1700件。展覽廳1樓為「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2樓則是「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該館所有館藏都是熱心人士無償捐贈,沒有花費公帑一毛錢。

1樓的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分為「開海設關」、「十三行風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貿易」、「中西匯流」和「走向近代」等六部分,以歷史文獻與海內外文物,展示十三行200年的興衰歷史,同時描述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商人、東學西傳和西學東漸等事件。

十三行時期文物陳列展位於2樓,展示由資深收藏家王恆、馮傑夫婦熱心捐贈的十三行歷史時相關文物,包括842件瓷器、378件外銷畫、55件象牙器、98件五常酸枝家具、327件通草畫等。

走進十三行博物館的展示中心,大廳中央擺放的「廣彩洋人遠航圖大碗」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廣彩大碗誕生於18世紀清朝乾隆時期,是外國商船抵達廣州所製的紀念品,大碗中心寫著「親愛的伊麗莎白」(Elizabethdarling)與「1757」,除了描述對親人的思念,同時也紀念著此次航行的年分。大碗的意義非凡在於1757年,因乾隆皇帝正是在該年下令實施「一口通商」政策,此後,中國200多年都由廣州作為對歐美貿易的唯一口岸。

(旺報/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