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工商-專家觀點

2018-05-25・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務實改善兩岸關係 營造近悅遠來投資環境

蔡英文總統五二○就職滿兩周年之際,台灣各種民調所顯示的施政滿意度,不約而同的不滿意度都遠超過滿意度,尤其以經濟表現最不得民心。

解讀這種現象,執政團隊也許可以質疑民調單位有預設立場,甚至認定是政治操弄的選舉話術。但堪稱巧合的是,緊接著在23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也公布2018年「IMD世界競爭力排名」。在這項年度例行性的競爭力排名中,台灣的總體排名位列17,不只較過去兩年排名14退步3名,成為2009年來的最差排名。甚至再次輸給中國大陸,以致於在亞洲的排名也掉到第4,輸給香港、新加坡及大陸。

檢視此次的IMD排名,台灣在四大指標的排名其實全都倒退嚕。包括經濟表現從12名掉到14名,政府效能從10名退到12名,基礎建設也倒退1名成為22名。更大的退幅則是出現在企業效能,竟然從15名一口氣掉到第20名。不只如此,在外人直接投資的副指標部分,台灣排名第54,在全部63個受檢國家中,已屬後段班。再加上勞動市場的急速惡化,排名在過去一年內從26名滑落到38名,也就難怪在有關企業效能的排名大幅滑落。

與IMD排名報告同一天公布的,還有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2018年第一次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在全球50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4,雖然較上次的評比退步1名,但比起在IMD報告的排名,至少是亮眼多了。不過,檢視BERI報告所設定的3大評估報告。台灣在匯兌風險指標上的排名,固然是居全球第1,另外在營運風險指標也位列全球第4與亞洲第1。但在政治風險指標的評比表現則相對較差,不止在全球排列第13名,即使在亞洲也只能排到第6名,包括輸給大陸、日本、越南、印度等國家。

解讀台灣何以在政治風險指標的表現較差,媒體報導引述政府主管部會官員的看法,認為主要是在敵對國家,及區域內負面政治勢力,這兩項副指標的評比較低。歸納起來可以說地緣政治,也就是兩岸關係已經被國際企業在考量是否投資台灣時,列為最大風險。

綜合這兩項世界競爭力和投資環境風險的評估報告,總體顯示台灣相較往年,在各項指標中其實已呈現逐級下滑的態勢。尤其以台灣的地理區位,乃是居於亞太島鏈的樞紐位置。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她應該是國際企業選擇投資台灣的最大利基,但結果卻反而成為足以影響外商投資意願的最大風險。

所謂旁觀者清,而當局者迷。兩岸關係的良窳,顯然已經成為影響外商是否選擇來台投資的關鍵因素。而另外一項相關數據,也足以對此反差現象提出佐證。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國際收支,金融帳淨流出高達164.2億美元。而更值得正視的是,它已經是我國連續31季的淨流出。這除了創下史上最長的淨流出紀錄,同時更顯示從前朝馬英九主政開始,所出現的金融帳淨流出現象,即使到了2016年改朝換代,由蔡英文接棒,但金融帳持續淨流出的現象,卻一直未能煞車。金融人士認為,這顯示改善投資環境,儘管前後兩任總統都將之列為施政要務,但卻未見成效,這也就難怪,儘管經濟部統計處日前發布4月外銷訂單數據,接單額391.1億美元,創下歷年4月新高,但在國泰金控21日公布的5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對未來景氣樂觀的受訪者,比重已跌破20%,同時則有近46%受訪者預期景氣會惡化,整體呈現國民的經濟信心,已經創下29個月來的最低。

包括國人對經濟前景沒信心,外商認為投資台灣有政治風險,以及台灣出現史上最長的金融帳淨流出現象,恰足以顯示不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包括外商不來及本土資金淨流出,則更凸顯務實導向的內外資,何以寧可選擇資金外流,以及視投資台灣是一種政治風險。面對這種務實導向的旁觀者清,當局者如果兀自自我感覺良好,則即使窮盡洪荒之力,想要改善投資環境,讓內外資近悅遠來,但兩岸關係一日不改善,所有的努力不啻緣木求魚,最後恐將坐實無法跳脫當局者迷的魔咒了!

(工商時報/主筆室)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e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