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工商-專家觀點

2018-07-13・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根治颱風假亂象此其時矣

年第一個正式襲台的瑪莉亞颱風,從事前氣象預報此一今年最強颱風,可能給台灣帶來重大災損,於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無不繃緊神經。先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在10日颱風尚未犯境前,就率先創例宣告,台北市當天下午四點提前放颱風假。但因事出突然,且未事先照會相鄰的新北市、基隆市和桃園市,反而造成大台北生活圈的上班族和學生族群無所適從,以及在一時之間出現整個公共交通運輸系統陷入癱瘓的亂象。

緊接著柯市長的率先發難,10日晚上大台北生活圈的北北基三市,原說好於晚間八點同步宣告11日是否要放颱風假。但最後卻是新北市宣告停班停課,而基隆和台北市則是正常上班上課。這種同屬共同生活圈的不同地方政府,面對颱風犯境竟然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模式,即使各該市長的決策各有所本,但不只打破過去六年來北北基由於同屬共同生活圈,而對是否放颱風假,採取同步決策定調的「慣例」,同時更因為現實上有大量跨區上班上學的民眾,面對這種「一國兩制」的現象,乃造成進退失據、無所適從的亂象。

總結這種突發性提前放四分之一天颱風假,以及在同一生活圈之內,放不放颱風假卻有截然不同的規定,相較於瑪莉亞颱風因為路線偏移以及威力下降,並未給台灣帶來實質的災損,前述這兩次地方政府當局的決策所帶來的交通亂象和民眾因無所適從而怨聲載道,堪稱是人禍甚於天災的典範。

談到颱風所帶來的天災加人禍,對於每年都無法倖免於颱風侵襲的台灣而言,按說早該有可資依循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才對。而事實上至少在上一個世紀,每當颱風警報響起,除了事前該做的避災、防災,乃至減災作為都會有序啟動,針對是否該放颱風假,也絕少出現不同地方政府各吹各的調而形成的「一國多制」亂象。

相較之下,近年來每逢颱風來襲,該不該放颱風假,誠如台北市長柯P所言,「颱風假是地方首長最痛苦的事情,每次都像賭博。」柯P的感慨確有所本。2015年7月杜鵑颱風來襲,當時擔任市長未滿一年的他忙不迭地宣告颱風來襲當天北市放颱風假。結果天公臨時作美,放假當天台北市無風無雨,市民爽放一天「颱風假」,而柯P只能哀怨的回應「這種天氣放颱風假,對不起國家民族。」

這種因天威難測,讓是否該放颱風假,成為地方首長的最痛之現象,如果從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更加難以捉摸的大趨勢來看,未來恐將進一步成為地方首長的決策夢魘,乃至於衍生出「颱風假政治攻防戰」的另類「人禍」。

針對颱風來襲所可能引發的「人禍」更甚於「天災」之怪象,為了避免重蹈「一國多制」的亂象,我們認為與其由各地方政府各行其是,行政當局理應出面整合,至少依循共同生活圈的概念,以免重蹈此次瑪莉亞颱風所帶來的「人禍」覆轍。

其次,針對事前宣告放颱風假,屆時卻是如2015杜鵑颱風案例,出現也無風來也無雨的異象,對於一般上班族或學生而言,固然是「爽」放一天有薪假,但對於公私機關、企業而言,則是另類的「損失」。針對這種因為誤放颱風假而造成「幾家歡樂幾家愁」的落差,柯P在吃了杜鵑颱風的悶虧之後,曾於2016年3月責成市府人事處,研議建立颱風假後補班、補課機制。但兩年於茲,卻未見相關機制建構,以致此次面對瑪莉亞來襲,只好賭它一把,以免輕率放假,又對不起國家民族。結果雖然這一次賭贏了,但還是輸在同一生活圈卻不同調所引發的民怨「人禍」。

我們認為柯P兩年前所提的颱風假補班、補課機制,面對更加難測的極端氣候,其實確有建制的必要。而事實上這種機制也並非憑空想像的神來之筆,近年來台灣業已建立國定假日如逢周二或周四,則當周的周一或周五可啟動提前或延後調假補班機制,以串連成周六至周二,或周四至周日四天的長假。面對難測的颱風,不放假會引發民怨,放了假而無風無雨也會引發非議。因此,比照已有的連四天長假制度,事先約法三章,如果放了颱風假卻無風雨,則應擇期補班,可以兼顧災害預防與正常運作。執政者如果應為而不為,或放任地方首長各自對賭,除了衍生「一國多制」的亂象,民怨的人禍只會加劇,自然也不是全民大眾所樂見了!

(工商時報/主筆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