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誘因促進國內投資
台灣的經濟問題相當多,這二十年來可說低靡不振。台灣經濟如何振衰除弊,很多人認為要轉型、升級,這必須看能否提升國內投資,有配套條件,包含人才,資金能充分支持、政府法規應鬆綁、市場應開放、投資環境改善等,這都是大家需要關切。台灣目前最大困難在於投資,要促進經濟發展,投資是最重要的關鍵。投資有幾個基本理念,經濟學談供需,投資帶動需求也刺激供給,且要靠企業家,但企業家追求利潤,全球化資金無遠弗屆,台灣國內投資如果要提振,投資環境要提供適當誘因,提高國內投資意願。也需吸引外資。
核心資本淨額低至五%是警訊
據我國國民所得統計,固定投資毛額佔GDP的百分比,二○一○年是二三‧六三%,二○一七年是二○‧四八%,降了三個百分點,二○○○年還有二六‧三二%,更重要是,折舊佔國民所得的百分比蠻高。扣掉折舊,固定投資淨額(固定投資毛額-折舊)才是能帶動經濟成長或生產潛力的指標,其佔GDP部分,從二○一○年的七‧二六%降到四‧七八%,剩不到五%,經濟成長靠淨額,淨額降到如此,問題很嚴重。
正視政策風險 避免社會內耗
還有問題是,不只國內投資意願低,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者眾,外國投資來台是越來越少。對外直接投資的淨額也一樣,我們國際收支呈現赤字。甚麼是投資不振的根源,在國內環境不見起色下,更大的麻煩非經濟面因素,包括對立內耗,消耗前進的動能。包括藍綠對抗、統獨爭議、民粹興起、專業退位、所得分配惡化等。
再就是兩岸關係,如果好好利用大陸快速崛起,對台灣是有力優勢。但很遺憾,雖我們認為加強跟大陸的往來對經濟有利,但有國安問題,經濟跟國安兩方拉鋸,結果便是左支右絀、進退失據。
國內投資與外來投資依舊相當低迷。年金改革又對國內需求產生抑制作用,兩岸關係緊張也讓內需受到傷害,加上美中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金融投資有負面影響,中國大陸經濟的下行對台灣也是風險。現在新南向政策的效果如何,仍保持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