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工商-專題報導

2018-10-22・工商-專題報導
結語:掌握國際趨勢 攜手企業 人資 技術

東協國家經濟值得注意

觀看二○○五年與二○一六年世界經濟結構的轉變,傳統經濟大國G7,美、日、法等比重逐漸下滑,取而代之中國、印度、巴西,慢慢在世界版圖中佔有顯著地位。若趨勢未變,未來新興經濟體介入會愈強,如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在大量注入資金跟豐沛人口紅利下,成長快速。關注的東協重視南向是重要經濟體,除經濟所得較高的新加坡、泰國經濟成長率不到五%,大多國家經濟成長率二○一九年還是在五%以上,這地區經濟成長率能夠維持擴張,在國際聲浪發言權會越來越高。

美中矛盾關鍵在於技術移轉

川普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有個人看法, WTO整體簽自由貿易協定的數目,受制川普政策未減反增;顯示川普政策稍有壓抑部分國家自由貿易風氣,但國際間對自由貿易協定簽訂仍有一定數量,尤其亞洲各國。中國大陸隨經濟實力增加,在全球政治、軍事,甚至各層面地位、角色益發重要。大陸為加速技術成長,不斷利用併購或不當要求,要求國外機構技術轉移,對美是大威脅。近期美國貿易代表署對中國提出四項不公平貿易的行為:中採取行政審查或合資方式迫使美技術移轉,中國剝削美國企業在談判中設立條款的能力,中方有系統地對美進行投資與併購獲取技術,並稱中國支持侵入美網站竊取商業有價值資訊,指控蠻嚴重的。

中國製造二○二五是中國發展重要綱領,凡回顧德、英、日等國發展內容與此差異並不大。因中方在技術取得面更積極,更有資源,對美是威脅。去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白皮書清楚建議要對中採取更積極、更為防範的行動,聲浪不會因川普政權變動有所改變。中國製造二○二五裡的5G技術,益發突顯科技發展領頭羊重要性。歐洲現已不成氣候,美中是對抗的國家,美非常清楚不可讓中國在這方面短時間取代美國領導地位,中國5G技術不只通訊化,若發展穩固,跟現在AI、物聯網結合,可帶來龐大商機。基於對中國大陸的全面性遏止,美國貿易逆差是好的藉口。美中之間糾葛非暫時,會延續一陣子。

台灣技術與人才是中國目標

對台灣的影響;貿易方面,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大部分是中間財,以生產加工為主。大陸設廠出口美國,屬於資本、技術密集,七成是外資企業,大多是台商,對台灣有影響,明年如期課徵貿易關稅,對台商衝擊非常大,當然也有轉單的部分正面效益。最令人擔心的是,從各國經濟預測顯示,明年經濟成長下行,加上中美糾葛更對世界經濟負面衝擊。於技術跟人才面,美擴大外人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範圍,對中方很多收購加以控管,中方不會因美制裁減緩技術升級意願,台灣會是挖角人才重要對象,盼政府注意留才重要性。

中美貿易糾葛,軍事、政治跟其他經濟制裁應會持續,回看世界不只中國大陸,東協、非洲、拉丁美洲國家,都值得我們重視。政策上,台灣對外空間不大,FTA因政治考量能簽的不多,是台商能幹,能到世界各地作生意,應密切注意國際經濟發展及趨勢轉變,國際佈局真不容易,要研究每國風險對產業的影響。

解決內部結構性問題 為長期打算

台灣長期重視解決短期問題,導致結構性問題越發沉重。目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內需不暢旺,長期注重OEM、ODM製造業發展模式,使多數產業利潤低,薪資成長率亦低。又,房價已高、租金低,服務業發展緩慢,銀行過剩資金,利率水準低,但國內投資不興旺。資本市場上的觀察應重視;長期低迷且平躺的收益曲線,政府部門如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推動金融商品評價、風險分級、健全社保與年金財務規劃。在低迷的長短期利率,狹窄的存放款利差,正視資本市場效率、關注壽險業與銀行業的長期未爆彈。長期高儲蓄,接近零的實質利率,促成房地產價格節節高升,及財富分配不均加深,社會要付出的代價。就投資面,短期能有不同佈局,在不同國家生產或會計上的做帳,或是產業規劃,對中小企業而言,變動可能不大。中長期假設貿易主義較興盛時,產業鏈可能會變得比現在大,會形成亞洲、歐洲、美洲多條供應鏈變化,則是台商必須著重之處。

台灣擁有優秀人力資源、製造業競爭力,市場靈活度在國際上不落人後,規劃因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發揮產業競爭優勢,按部就班落實解決發展瓶頸,製造更有彈性、有效率、有競爭力的金融環境,使更能承受外面干擾及多變國際情勢。最重要的是要停止彼此攻訐,互相合作,定有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