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中時-綜合報導

2024-06-24・中時-綜合報導
提升農業永續競爭力!「產地、物流、市場」腦力激盪

提前佈局淨零供應鏈

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農業如何提升永續競爭力?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委託雜學校執行強化新創社群淨零永續發展動能專案,雜學校邀請NGO、新創組織、品牌企業們,共同規劃舉辦「永續農業 從創新直達淨零」論壇,6月20日於digiBlockC 數位創新基地登場,從「生產地、物流運銷、市場溝通」三大環節,探討創新及低碳永續農業鏈的現況與行動方案。

堉睿科技執行長林泰佑指出統計數據,全球每年近590億噸碳排放,農業就佔89億噸,然而到2050年時,全球人口預估將成長到100億,當人口逐漸增加,所需要的食物將會增加70%,若維持現有的耕種養殖模式,意味著我們的碳排也要再升高70%。在人類社會淨零碳排的重大挑戰中,農業從產地到餐桌的各環節,都要思考更聰明的低碳作法,這包含精準管理、減少肉食、避免剩食與損耗,以及考慮與潔淨能源的共存,才能在淨零的挑戰中,發揮農業的積極角色。

保證責任大人物合作社創辦人陳建瑋表示,當台灣走向淨零,農產品需做出差異性,以台灣大豆為例,生產成本是進口大豆的2-3倍,差異性就很重要,可從永續供應鏈尋求解法,包括品牌多邊合作、供應鏈設計、分潤設計等,而農業開始要做碳盤查,但台灣目前能量能否支撐,也值得省思。

「永續農業 從創新直達淨零」論壇邀集各路好手,包括立法委員陳冠廷(右二)、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左一)、堉睿科技執行長林泰佑(左二)、保證責任大人物合作社創辦人陳建瑋,期以打造永續農業供應鏈。(圖/業者提供)

關於「生產採收」環節,致力發展「農地種植代管與精準數據」的堉睿科技執行長林泰佑分享,透過數位管理,除了可以讓用水量減少超過90%,同時提升品質及產量,讓營收翻倍。並且公司未來將在農地光電的種植協助上,扮演積極的角色,降低綠能與農業生產的衝突,為減碳做出進一步貢獻。

長期做產地整合的落花生策略聯盟執行秘書余兆豐觀察,在幫助農民外銷的過程中,發現低碳產品與關稅碳權是農業供應鏈的新興議題,並且十分複雜,凸顯數據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未來如果實施碳稅,一個低碳足跡的農產品,不只善盡社會責任增加品牌形象,也符合市場需求趨勢。

但許多驗證費用動輒上萬,藍鵲驗證創辦人黃偲佳指出,許多國家及地區都推動碳足跡標籤,這已經是趨勢,有不少做碳盤查、碳足跡的農友已經跨出第一步,但確實驗證費用很高,現在很多企業投入ESG,可以藉由企業的合作,或政府補貼,來降低農民負擔,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完整生態系,共同面對挑戰。

除了產地之外,產地到餐桌的路徑上,運輸、包材也是碳排大宗。關於「物流包材」環節,凌聚農業科技長期推動產業的永續及數位轉型,透過系統化管理,讓數據可以累積,減少繁雜紙本文件,近期新推出的碳盤查與ESG報告服務,可以協助農企業找到碳排熱點,並快速完成ESG成效報告、提升企業形象。

著力於供應鏈設計的智慧綠色物流業者伊斯萃,從末端的需求情境,重新設計供應鏈,滿足餐飲業的生鮮食材的配送,用冷鏈降低食材損耗、運輸管理減低碳排放,為許多餐飲品牌降低整體成本的同時也達到聰明減碳的目標;同場講者木酢達人則以「循環永續」理念,從過去只能焚毀的廢棄木材開發出清潔液與家具等應用,以創造價值的思維啟發過去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不同想像,並且在產品中選用環保包材、大份量分裝等作法,來進一步達成對環境的責任。

不過,如果要著手投入碳盤查,預計要從哪個環節先開始?凌聚總經理林靖祐指出,先看下游客戶的需求,因為同樣的模式及工具導入,為何有人會成功、也會有人失敗?主要是看使用動機及老闆決心,在過去經驗上,農業轉型往往會慢一點,但現在農業也應該要跟上。

但這些轉型勢必需要整合及溝通,伊斯萃執行長杜懷生提到,就像許多國際企業開始的自動化導入,並不是要取代既有工作的人,而是讓人力可以拉到更高位階來思考、創新;木酢達人創辦人陳偉誠也說,各企業越來越重視ESG需求,現在是農林漁牧發揮想法跟企業溝通很好時機點,也能讓消費者知道,透過消費選擇,可以改變供應鏈。

而驅動產地的轉型及改變,勢必需要市場的支持及需求,企業品牌端的影響力更不容小覷,這也是第三環節「產品開發與市場溝通」的重點。深受民眾喜愛的MUJI無印良品,攜手春池玻璃、保證責任大人物合作社,打造國產豆奶系列商品,並開發全台灣第一個增添回收玻璃的容器,也帶動其他食品業者投入開發國產豆奶商品,是從品牌端帶動供應鏈的經典案例。

MUJI無印良品企劃總監徐恒琦指出,MUJI無印良品始終堅持三個商品開發原則,就是嚴選素材、檢討製成、簡化包裝,透過有責任的生產,並推出「良品市場」,讓消費者理解及支持國產豆製品,也讓農友知道消費者要什麼,並且藉由國產豆奶進入校園,小朋友可以沒有負擔喝到國產豆奶,體驗台灣的在地好食材。

從傳統回收玻璃起家的春池玻璃,也分享品牌轉型的心法。春池玻璃執行副總吳庭安表示,循環經濟的重要關鍵,是創造價值,供應鏈上下游的夥伴,如果有相同的頻率及執念,就是能達成深度合作的關鍵。

保證責任大人物合作社創辦人陳建瑋也認同,良善的本質很重要,如何跟農民、地主建立信任度,需要引路人以及時間驗證,如果台灣農業與下游的合作可以跟上消費趨勢,獲得的紅利可以創造在地就業、回饋農民、在地終老,也維持土地良善耕種,也希望公部門、國發會、農業供應鏈的各環節夥伴合作,永續淨零才能發生。

「永續農業 從創新直達淨零」論壇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委託雜學校,執行強化新創社群淨零永續發展動能專案,共同策劃單位包括保證責任臺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堉睿科技、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Impact Hub Taipei 、懷世代公益加速器、睿禾控股、國際永續教育協會。

(中國時報/魏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