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時報周刊報導

2018-10-15・時報周刊報導
乾癢便祕酷酷嫂 秋燥來襲 養陰反擊 

一年四季,秋高氣爽讓人最舒服,出汗少了,神清氣爽,但許多人一起床就喉嚨痛,甚至會咳嗽、皮膚乾癢、口角發炎、便祕等等,想緩解這些「秋燥」症狀,除了「養陰」留住水分,還能靠「白色力量」食補滋養,增強抵抗力!

「夏、秋交替之際,很容易生病,除了上呼吸道疾病,皮膚乾裂、癢,腹瀉、便祕等腸胃毛病也不少。」全國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旺全表示,這些症狀,中醫稱之為「秋燥」,「炎熱的夏天,因為大量出汗造成代謝失調,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負擔加重,身體處於過度消耗階段。一進入秋天,秋燥的困擾就隨之而來。」

中醫師吳明珠進一步指出,「夏天吃太多瓜果、冷飲,或是辛辣、燒烤類食物的人,因體質偏於溼熱,一到秋天會轉為燥,易引起皮膚、腸胃不適。」此外,體質偏燥、常熬夜、不當飲食、容易上火(如平常易嘴破、長青春痘),以及免疫功能較差或重大疾病患者(如乾燥症、放療或化療後患者),還有年紀較大的長輩、小孩,也易出現秋燥症狀,需要多注意。

蜂蜜水 抗燥防衰老

想要戰勝秋燥,必須「養陰」,「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解身體的渴。陳旺全建議,可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緩解秋燥傷肺,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吳明珠強調,同樣是補充水分,夏秋有很大的不同,夏天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秋天補水則以潤喉為主,「喝水時最好小口小口地喝、少量多次,否則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分布。」

吳明珠補充,對抗秋燥也可以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潤燥、清熱,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滋潤肌膚的功效,與水調和喝下,可補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許多乾燥症狀,還能抗衰老。」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是擺脫秋燥的基本功,例如盡量晚上11點前就寢,避免熬夜,睡前可按壓合谷、三陰交等2穴位助好眠,「適度運動,多接地氣,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但得避免大汗淋漓,出汗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吳明珠說。

食補上,根據中醫「五色入五臟」的看法,建議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蘿蔔、白菜、水梨、蓮藕、銀耳、百合、蓮子等,或帶酸味食物如山楂、柚子等,可增加體液分泌,達到滋陰潤燥功效。此外,要少吃上火的食物如蔥、薑、蒜、辣椒,以免助長火氣。

肺臟太強傷喉嚨

秋天乾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這個「肺」不只指肺臟而已,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系統。中醫師吳明珠強調,「中醫學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如肺氣太強,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乾咳、喉嚨痛。」

「所謂的肺氣太強,是指肺部的濁氣太多,不易排出體外。」吳明珠說,當秋燥邪氣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而肺開於鼻,所以有慢性支氣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如氣喘、鼻子過敏、咳嗽、慢性喉炎的患者,都比較會出現秋燥症狀。

此外,吳明珠表示,肺主皮毛,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其皮膚及毛髮在這時候會有乾燥、緊繃、細紋、龜裂、脫皮脫屑等症狀。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35期《周刊王》& 2121期《時報周刊》。《時報周刊》與《周刊 王》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4大超商和全聯均售。《周刊王》最新235期隨刊附贈 「啦啦隊甜心 巫苡萱」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796元, 粉絲切勿錯過。

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

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