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少磨練和多少眼淚/才能夠站在這裡/失敗的痛苦/成功的鼓勵/有誰知道/這是多少歲月的累積/小丑小丑/是他的辛酸/化作喜悅/呈獻給你…」曾當過水手,後來淪為流浪街頭的無家者,賈西亞始終沒被生命的困境打倒,如今,他成為在台北市街頭分享自己生命故事的導覽員,也找到棲身的地方。他唱著最愛的歌曲〈小丑〉,豁達地說,「希望為身邊的人帶來歡笑」。
當水手染腦膜炎 陷入磨難
今年57歲的賈西亞,說起話來中氣十足,但走路時步伐一拐一拐,記憶力與反應速度比一般人緩慢一些。他說,國中畢業後不愛讀書,親戚引薦他到台中港當水手,平時多是幫忙送公文,或是聽從船長指示分派工作;未料,才做7、8個月,竟然就在第一次出遠洋到日本時染上腦膜炎,「怎麼被送回台灣、怎麼去醫院,全部都不記得了,只知道再醒來已是1年後…」
睡在北車停車場 迷茫度日
大病初癒的賈西亞試圖在台中梧棲一帶找工作,但因為腦膜炎留下的後遺症,手腳靈活度與記憶力大不如前,即便陸續當過黑手、清潔工,也曾在紡織工廠撿棉花,最後都因工作速度太慢,不得不黯然離職。
走投無路之下,賈西亞決定北上尋找機會。不過,靠打零工所賺的錢,讓他只能偶爾花100元去網咖包夜休息,絕大部分時間都睡在台北車站地下停車場,或是站前新光三越旁的走廊下。
回憶起那段無家可歸的日子,賈西亞說,他曾出過陣頭一次,由於必須從早走到晚,本就不太方便的腿完全無法負荷,一整天下來又酸又痛,再也不敢去出陣頭;後來改做舉牌工,沒想到,有次為了追趕被清潔隊收走的牌子,不慎摔傷,雙腳粉碎性骨折。
打零工不慎摔傷 差點截肢
賈西亞苦笑說,第一時間雖有就醫、清創傷口,但長期睡在環境不佳的地下停車場,2年後發現「自己站都站不穩」,原來是細菌深入骨髓,差點惡化成骨髓炎必須截肢。那段時期,他也賣《大誌》雜誌,收入不錯,結果最後也因腳傷需靜養,不得不停止販售。
不過,或許天無絕人之路,正因為腳傷差點惡化成骨髓炎,賈西亞在醫院安排下,住進中和遊民收容所,另在社工協助申請下,獲得低收入戶資格。最後,雖因居住期滿必須遷出遊民收容所,但他也被轉介由芒草心慈善協會服務,並靠著慈善協會安排以工代賑,加上低收入戶補助,約3年前開始賃屋而居,不必再流浪街頭。
住院獲社福協助 終於有窩
如今,賈西亞展開穩定生活已近3年,環顧3坪左右的雅房,「人家看起來一點都不豪華,但卻是我的窩!」他笑說,租屋周邊機能很好,有圖書館、有台北車站,還有公園,都是他熟悉的地點。
芒草心工作人員認為賈西亞說話風趣,個性大方,也培訓他擔任「真人圖書館」、「街遊」的導覽員,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導覽場次。
賈西亞說,以往流浪街頭的日子每天沒有目標,都在等待社福團體發放救濟的飯菜,再不然就是睡覺,一切都迷迷糊糊的;現在生活愈發安定,雖然不敢像一般人一樣,發豪語說要「愈過愈好」,也不敢想太多,但只要能一直有個地方窩著,有工作機會時好好抓住,這樣就好了。
(中國時報/張潼)
重新定義自我 不再當被標籤的人
走過漂泊的人生,現在賈西亞除了依靠政府低收入戶補助過活,也擁有一份「兼職工作」,就是在芒草心慈善協會推出的「真人圖書館」、「街遊」兩項專案中擔任導覽員。
導覽員的主要任務是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讓聆聽的群眾了解貧窮,進而打破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透過分享,無家者奪回了自己生命的話語權,能夠定義自己的人生。
芒草心最初是由服務無家者的人員組成,著重在與國外服務人員交流經驗,直到2014年開始推出專案協助無家及貧困者。例如「街遊」專案,培訓無家者成為導覽員,每一場導覽路線都緊扣著導覽員的生命故事,去年共導覽1169人次、讓無家者平均能獲得8400餘元收入;「真人圖書館」類似街遊,同樣由無家者擔任分享者,但卻是巡迴全台各地的講座;另外,還有36小時流浪生活體驗營、「艋舺走鐘」街頭遊戲等。
工作人員顏曼如指出,擔任導覽員不只是為了金錢收入,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民眾對貧窮的刻板印象。例如外界常會認為,無家者一定是好吃懶做又不願工作,才會流落街頭,無家者面對這些刻板印象,卻缺乏發聲管道;透過真人圖書館與街遊等活動,無家者得以闡述自己的生命歷程,從「被標籤的人」,變成能夠「定義自己生命的人」。
以賈西亞帶的導覽「北車迷城生存指南」為例,他將分享自己從水手變成無家者的故事,再沿路介紹可供無家者領餐的普濟寺、恩友教會,並走訪他曾住過的台北車站地下停車場、新光三越旁走廊與現已關門大吉的網咖舊址。
賈西亞在導覽過程中,以無家者角度分享公用電話的重要性,以及車站南三門為什麼被戲稱為「派工站」,甚至也會「不藏私」分享當年無家者都如何藏匿睡覺墊著的紙箱,避免被車站保全給收走。
對於這份導覽員工作,賈西亞開玩笑說自己是「上了賊船」,因為要擔任導覽員,必須與芒草心的工作人員花許多時間爬梳自己的生命故事,最後再串起一條導覽路線;由於記憶力不好,若久沒導覽,事前還必須再次溫習講解內容。
不過他也說,芒草心的工作人員都很有耐心,不會像許多人對貧困或無家者一樣,用無禮或打罵的態度,所以只要有導覽,他都很願意接。
(中國時報/張潼)
與大誌友合吃一份早餐 就是快樂
採訪無家者,困難度較高,因為許多無家者自認過往的人生不光彩,或是往事牽涉太過敏感的人情、債務問題,多半不願接受採訪,即便願意,也幾乎不會同意被拍攝畫面。但賈西亞完全不同。
初次採訪當天,賈西亞提早近1小時抵達約好的地點,一見到大陣仗帶著相機、攝影機的記者,毫不扭捏地與我們閒聊;當他想抽一根菸,會禮貌地詢問記者「妳會不會討厭菸味?」在採訪過程中,他還會開起玩笑說,自己以前曾住在新光三越旁邊,當時那塊地可是台北市公告地價最高的「地王」,「我感覺自己身價很高!」
若是不知道賈西亞的生命故事,絕大多數人與他相處過後,應該都會替他標上樂天知命、樂觀、活潑的標籤。但實際上,或許更該形容他是在面臨起起伏伏的命運後,對於現在的生活感到知足、珍惜;不是單純地樂天知命,而是被命運磨光了稜角,進而學到如何珍惜自己現階段所擁有的生活。
賈西亞在採訪中回顧他早年漂泊的生命,對於每一份做過的工作、流浪過的地點都記憶深刻,但談到箇中滋味,他只說「中間發生很多事啦,被人家打、被人家騙、被人家拐,但幸好我是比較看得開的人,畢竟發生的事不可能說去記恨別人,發生就發生,你還要怎麼樣?就這樣就過了!」
坦然面對生命的不順遂,賈西亞也沒忘記保有對待他人的純粹心意。帶著記者走訪他當年流浪的地點時,途中巧遇正在台北車站M8出口賣《大誌》雜誌的好友「飛機先生」。人說患難見真情,賈西亞與「飛機先生」幾乎就是這句話的寫照。
「飛機先生」曾有半年因脊椎受傷,難以搬動厚重的雜誌,賈西亞天天到對方住處搬雜誌上下樓,甚至還幫忙將雜誌拿到M8出口;有閒錢時,兩人就一起吃份早餐「歡聚短暫時光」,或是到網咖包夜看電影、唱一首10塊錢的投幣式卡拉OK,沒錢時則各自工作、各自努力。
賈西亞笑說,很慶幸生命中常有貴人幫助他,他自己也很想爬起來,沒有這兩項因素的話,就會一直沉淪下去了。他也說,凡事不要想太多,只要有一個生存意志,有一個工作機會好好把握住,趕快融入現在的環境就好,否則很多事,錯過就沒有了。(吸菸有礙健康)
(中國時報/張潼)
- 策畫:謝錦芳
- 執筆:張潼
- 攝影:黃子明、陳怡誠、張鎧乙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