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24・旺報-綜合報導
絕美江湖 三江源碧水再東流

政策改變環境 自然界重現生機

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高山群嶺聳立,冰川濕地綿延。在約4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大大小小的溪流、沼澤、湖泊交織,形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奔湧而出。三江源,活水千百年流淌不息,孕育中華乃至亞洲文明。曾幾何時,因人為活動、過度放牧、自然變遷,這片原始沃土出現退化、沙化危機。

▲2013年底草原產草量整體提高30%,生態逐漸恢復,圖為喜馬拉雅旱獺。(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3年底草原產草量整體提高30%,生態逐漸恢復,圖為喜馬拉雅旱獺。(新華社資料照片)

在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連續苦幹8年後,2013年底三江源生態惡化得以遏制,草原產草量整體提高30%,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輸出58億立方公尺優質水,有學者稱為「不可能實現的奇蹟」。

10多年前草原大退化

2001年,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牧民多傑,眼睜睜看著家門口的豐美草場變成老鼠樂園。他說:「鼠害最猖獗的地方,每平方公尺有近10個鼠洞,草場很快變為不毛之地。」
鼠類在更多地區日益活躍。到2004年,位於瀾滄江源頭的玉樹州雜多縣因鼠害導致退化的草場面積逾900萬畝,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0%。位於長江源頭的玉樹州治多縣,草場退化面積820多萬畝。

▲青年志願者參與「三江源頭綠色保護行動」。 (新華社資料照片)
▲青年志願者參與「三江源頭綠色保護行動」。
(新華社資料照片)

失去植被覆蓋後,一些退化草場漸成裸露的黑土灘,像「病毒」一樣向周邊擴散。在三江源北緣,草原迅速大面積退化。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流沙將牧戶房屋重重包圍,牆體被壓塌,一座座磚房成為廢墟。國道兩旁的沙丘頻頻爬上路面阻斷交通,縣裡不得不出動推土機清理。
據青海省有關部門統計,到2004年時,整個三江源地區沙化面積超過3800萬畝,核心區中度退化草場達1.5億畝。黃河源頭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過去4000多個湖泊,90%以上乾涸,黃河源頭一度斷流。分析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導致上述惡果的主因之一。

堅持生態立省戰略

水枯草衰,牧民生產漸漸難以為繼。共和縣鐵蓋鄉拉幹村牧民才本加流著淚說,從日子安穩到無家可歸,一切變化像做夢一樣。2003年起,整個三江源地區近10萬牧民背井離鄉,陸續搬離世代生活的草原,近70萬戶牧民主動減少牲畜養殖數量。
三江源頭生態告急!中華水塔面臨危機!牧民淪為生態難民!大陸國家、部委、科研院所紛紛派員,頂著高原反應,奔赴平均海拔超4000公尺的三江源,調研生態恢復良策。2005年,大陸正式公布實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畫》,總投資75億元(人民幣,下同),實施面積15.23萬平方公里,項目兼顧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生產布局多方面,當年下達資金7億元。
經濟發展在大陸「墊底」的青海省,咬牙堅持生態立省戰略,「寧願錯失發展機會,也要留住綠水青山。」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三江源

位於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公尺,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地理位置在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人口約55.6萬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2019年1月,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發布通告,將永久性禁止三江源頭水域的外來魚種放生活動。(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