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後的第36天,也就是2008年6月17日,成都軍區的解放軍戰士,從重災區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倒塌的廢墟中救出他家被埋的豬。在廢墟下堅持活了36天,從150公斤重到被救出來時只剩下50多公斤。網友呼籲不要把這頭豬變成餐桌上的美食,並為其取名「豬堅強」。後來,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將這頭豬買下來,接到建川博物館由專門的飼養員飼養至今。
12年來,豬堅強就一直住在建川博物館,博物館為他安排「一室一廳」的套房,裡面是生活區,外面是客廳,供遊客參觀。館長為了讓豬堅強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安度晚年,為它設計建設了一個新家,命名為「豬堅強之家」,有50平方公尺,算得上是一個「獨棟別墅」。在春節前,豬堅強就將喜遷新居。
相當人類八旬高齡
萬興明回憶,汶川地震後把豬堅強救出來那天,女主人給他餵食,他們看到它「眼角流了淚水」。萬興明覺得這頭豬通人性,捨不得殺了它。網友也為它求情,就這樣豬堅強被照顧至今,目前已經12歲,相當於人類的80多歲,絕對算是一頭高齡豬。
萬興明每年的5月12日汶川地震日都會到博物館去看豬堅強,給它餵點食,陪它散散步。
12年來,豬堅強就一直住在建川博物館,大部分時間就躺在客廳,每天還會定時外出散步,和遊客近距離接觸。
散步減肥又站起來
樊建川館長說,豬堅強在博物館生活了快12年,最令人稱奇的是,印象中豬都特別髒、特別臭,四處拉屎撒尿,但豬堅強只在固定的地方排便,從來不會拉撒在展廳裡。
樊建川指出,2018年春節前後,豬堅強曾經站不起來。「我們都以為這下它完了,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它自己又慢慢地恢復了。」後來,飼養員調整豬堅強的飲食,每天午飯大約10公斤,且讓豬堅強堅持每天散步,控制住體重和病情。
豬堅強新家分為生活區和參觀區,有玻璃隔斷隔開,裡面裝有兩台空調。「豬堅強之家」的外形設計是一頭豬的形狀,門口就是圓圓的豬鼻子。在春節前,豬堅強就會搬到新居,離開它已經住了11年的舊宅。(記者/林永富)
管控豬體重防三高 拋棄催肥經驗
48歲的龔國成3年前成為豬堅強的第3任飼養員。對於年邁的豬堅強來說,龔國成得統統拋棄農村狂吃催肥的養豬經驗,得控制豬堅強的體重和「三高」,每天陪它散步一個小時,夏天每周給豬堅強洗一次澡,冬日他從酒店廢棄的棉被掏出棉花和布條,為豬堅強做成溫暖舒適的床鋪,像照顧家中長輩一樣照顧豬堅強。
龔國成從小就餵豬,但對於年邁的豬堅強來說,健康最重要。它越長壽,龔國成的這份養豬工作就越長久。龔國成還專門養了一隻黑貓,為豬堅強看護玉米粉。有遊客給豬堅強投食,龔國成會立即嚴厲制止,「怕人下毒」。
除了野外覓食,豬堅強的正餐每天只有一頓,下午3點供應,須限制在10公斤左右。野菜是龔國成專門從田野裡挖的,和玉米粉混搭,「城裡人吃打藥的大棚菜,都沒它待遇好」。
豬堅強有腿疾和皮膚病,龔國成用草藥和消毒液給它噴灑傷口,再塗抹紅黴素。他幫著豬堅強翻身,給它的脖子撓癢,聽它舒服地哼哼叫。
地震一個月後,樊建川館長宣布汶川大地震博物館開館。他搜集的5萬多件「文物」包羅萬象,豬堅強成了地震博物館唯一的「活文物」。
原主人萬興明記得,送豬堅強上車當日,誰也無法讓它上車,這被視作豬對主人和家鄉最後的忠心。眾人拿了一把豬草才把豬堅強引到車上。汽車發動時,萬老漢看著滿目瘡痍的村莊,想想豬,嚎啕大哭,「養了一年多,大難不死,有感情了」。
每年夫婦帶著團山村的豬草和玉米,到博物館探望豬堅強。萬興明說,「專門有醫生給它檢查,我活了70年,從來沒去體檢過。跟它一比,它比我們還好過,有點羡慕它。」
有網友說:「它也算大地震的見證了,它能夠好好活著,就感覺生命總是會有希望和奇蹟的。豬堅強起到最好的作用在於,在地震時那些愁雲慘霧的新聞轟炸中,它給我們帶來了生命的頑強和希望。」(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