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華人習俗,移民雖然落地生根,也亟需民族文化的認同,這種文化之根在普度文化上明顯可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表示,華人遷移海外,習俗融入在地特色,移民社會歷經械鬥等天災人禍,自然重視中元普度。
馬來西亞有盂蘭勝會
李豐楙在新書《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提到,馬來西亞農曆七月循例舉行普度場,門口對聯上,「慶贊中元」對「盂蘭勝會」,將佛、道二教並舉。在檳城另有獨特作法,當地華人為了守護傳統文化,組成檳州中元聯合會,向街區神廟勸募興學,稱為「義工中元之光」。檳城街區、神廟分別組中元普度祭祀單位,除節省花費,且有募款餐會,募集的捐贈獨立小學建校舍,充分運用中元節的「普度」來激發「功德」。
泰國鬼節全無恐怖感
泰國東北部雷府(Loei)有不同的鬼節形式,泰語稱「皮打坤」(PHI TA KHON),原意是「鬼追人」,台灣稱「鬼臉節」,每年佛曆6月最後一日起舉行3天,第一天祭神,第二天扮鬼遊行,大人小孩戴上椰葉和竹篾製成的鬼臉面具,穿著七彩鮮艷鬼袍,沿街狂歌熱舞,完全無恐怖感。第三天到寺廟祭拜,送走一切厄運。
越南孝順月多備甜食
同樣在東南亞,越南盂蘭盆節也稱孝順月,祭拜祖先與好兄弟。越南人喜歡吃甜食,多會準備糯米飯、湯圓,被視為吉祥物品的檳榔也不可或缺。
日本盂蘭盆節是回鄉掃墓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在新曆8月13日迎接祖先回來,8月16日送祖先回去,日本人會用小黃瓜和茄子做成馬、牛布置在佛堂前,讓祖先騎馬快快回來,回去時慢慢騎牛,相當貼心。晚上舉辦盂蘭盆大會,大家穿著浴衣跳盆踊舞,各地皆有不同的夏日祭典可感受。
特別的是,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沖繩(琉球王國),現在還有過農曆節的習慣,大家一起跳太鼓舞,也會為祖先準備姑婆芋葉子,供品吃不完可以「打包」帶走。
(記者王曉鈴/專題報導)
中元節普度祭拜,台灣民俗上有幾種水果是禁忌,不能拜香蕉、李子和梨子,因為「蕉李梨」音同台語「招你來」。不能拜鳳梨,因為台語「旺來」如同「招好兄弟來」。不能拜釋迦,因為形如佛頭,用來拜好兄弟是對佛大不敬。祭拜地點選擇在室外或門口,盡量避免在家設供桌。拜完後要馬上收拾桌子,表示「不留客」。(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