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的崆峒山被譽為「道源聖地」,不僅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崆峒也是源自於此。如今每日清晨都可見學員們拉筋、打拳、練硬氣功,期望用崆峒武術弘揚中華文化。
崆峒武術始創於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少林、武當、峨嵋、崑崙並稱中國著名五大武術流派。初代掌派人飛虹子吸收今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武功「花架門」,完成崆峒武學的架構。
對於崆峒武術的特點,崆峒武校總教練馬喜真表示,崆峒武術非常有特色,騎兵門器械非常多,有短器械、長器械、雙器械,它們都來自民間農耕工具。
18歲的安勝發,就是崆峒武術的學習者之一,雖然已經學習5年,但仍每天堅持5點30分起床訓練,「最初因為年少頑皮,父母才送我來習武。想不到武術不僅強身健體,更讓我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崆峒武校招生辦教師宋瑾光直言,其實大多學生入校前,都和安勝發有相似的經歷,他們調皮搗蛋、成績不理想;不過歷經學習、磨練後,學員們都能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以往的崆峒武學鮮為人知,但近年學員不斷參加交流比賽後,不僅多處城市都可見其蹤跡,香港、俄羅斯也有我們的腳步,為得就是要讓崆峒武術文化傳承。」馬喜真表示,有一次在異地表演崆峒武學的「飛龍雙躍」時,吸引大批民眾喝彩,讓他們更有信心。
中國崆峒武術研究會會長、平涼市崆峒文武學校校長王彪說,「如今崆峒武校已有300多名學員就讀,並在廣州、上海及日本東京、大阪等地區有規模化發展,崆峒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向全球展現文化內涵。」
(記者/黃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