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的農村轉型,除了蓋民宿、開農家樂(鄉村菜飯館)以外,還能利用土地設立蔬果園。
如林泉鎮海子村,就實行「山上果園、山下田園」的模式,除了有千畝露天蔬菜區,一年能收割6次,加上當地海拔1300公尺,山坡上有一片獼猴桃果樹,採合作社經營,農民以土地入股,引進的公司則負責資金、技術和管理。
在海子村,還有一座時下最夯的海明多肉植物園,走進室內的種植園,貓眼石、星王子、醉美人、豔日輝、黑法師、花月夜、白孔雀……各色大小、厚薄環葉狀不同的品種映入眼簾,價格也從數十到上百人民幣不等。
植物園負責人白海表示,他年輕時在外省打工,後來到昆明做生意,看到朋友種多肉植物,自己也學了一段時間,正逢鎮上發展,建好了連外道路,考察後就回鄉租了幾畝地種花,政府也協助土地、貸款事宜。目前植物園聘了40多人,都是當地村民,工作時間彈性,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就近照顧家中老小。
另外,在烏螺壩杜鵑街道的「水西觀光農業示範園區」,則有大規模的草莓採摘大棚、湖區垂釣園。杜鵑街道辦事處主任董霞表示,在鄉村旅遊的政策帶動下,2015年底時,社區就沒有貧困戶。引進龍頭企業後,民眾以土地入股、分紅,並在園區務工,學到栽種、管理知識,自己再創業發展。
原本,烏螺壩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過去經濟落後、住房簡陋,後來從民居改造、土地水利整治、建道路,再引進企業打造農旅園區,讓舊村換新顏。
目前園區有三個合作社,共50個草莓大棚,一個大棚每年有5萬元淨收入(人民幣,下同);休閒垂釣園一年則有800萬元的收入。園區一天的遊客接待量達到1500多人次,一年有40萬人次的接待量,園區總收入約在5000萬元左右。
(記者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