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6-04・旺報-綜合報導
仲夏迎端午 習俗多為驅蟲防蚊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流傳下來很多與健康相關的習俗。

一掛:端午節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氣溫驟升忽降,此時的氣候特點致使疾病多發,所以自古以來人們習慣在家門口掛艾草驅病、防蚊。也有人家掛菖蒲,其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殺蟲滅菌的藥物。此外,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狹長的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二浴:南北朝時,端午節又稱為「沐蘭節」。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植物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後來一般是用蒲、艾等香草取代佩蘭洗澡。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三食: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極為盛行,《白蛇傳》中許仙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了雄黃酒以解毒避邪,結果讓千年蛇精現了原形。

四外用:有些地方端午節當天在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有消散作用。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人們便將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浸入酒後,然後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