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是歷代醫家都很關心的問題,《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肘後備急方》裡都有關於藥材炮製的零散記載。如半夏生用有毒副作用,但用炮製過的半夏則無毒副反應;又如附子,生用也有毒,用炮製過的附子不但無毒副作用,臨床效力還能得到提升。可見,中藥炮製的作用,其一在於減輕或消除藥材原有的毒性,其二可以提升某些藥材的藥效。
隋唐以前,醫生用藥多自採自製,後來有了專門的藥店,中藥炮製也成為專門行業,這就需要製定一套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範,以保證藥效。南北朝劉宋時期,雷整理研究前人的各種炮製方法,寫了《雷公炮炙論》,這是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藥物炮製學專著,書中收錄了300種藥材的炮製方法,對藥物的鑑別也很重視。雷也被尊稱為中藥炮製的祖師。《雷公炮炙論》原作已經散佚,幸得後世醫家著作引用才流傳下來。(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