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曰:「菊苗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神農列為上品,隱士采入酒盅,騷人餐其落英。費長房言,九日飲菊酒,可以辟不祥。」
由於菊花能使人健康長壽,所以古人每年在菊花盛開季節,采其莖、葉、花與黍米和在一起釀酒,保留到第二年重陽日,呼朋喚友,登高抒懷,飲酒賦詩。宋代陸遊生病,得菊花酒飲之,疾病霍然而愈;陶淵明對菊花酒更有好感,其詩曰:「菊花釀酒可延年,兩鬢絲絲繞鶴發。」
菊花亦食亦藥。菊花入藥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菊花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說、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名醫別錄》亦稱:「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和五臟,調四肢、令頭不白。」
菊花的食用歷史源遠流長。《離騷》有「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藥圃記》有「菊花在藥品為良藥,為菜蔬是佳蔬之稱」。清代《老老恒言》有菊花粥,為抗衰老、延年益壽的食療佳品。
(取材自中新社)